提升小学语文高段作业趣味性与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付小燕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城关小学 341300
摘要:小学语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对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高段作业普遍存在趣味性不足、有效性不高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业完成质量,本文旨在探索提升小学语文高段作业趣味性与有效性的策略,通过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具体案例,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建议,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作业;趣味性;有效性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高段作业往往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技能训练,忽视了作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因此探索提升小学语文高段作业趣味性与有效性的策略显得尤为迫切【1】。
一、小学语文高段作业现状分析
(一)趣味性不足
当前小学语文高段作业的设计普遍缺乏趣味性,作业形式显得单一且枯燥,大多数作业仍停留在抄写课文、背诵段落、完成练习题等传统模式上,这些机械、重复的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们在面对这些缺乏新意的作业时往往感到厌倦和无聊,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之成为学生乐于完成的任务,是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2】。
(二)有效性不高
目前的作业设计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只是机械地应付,没有真正投入到作业中去,因此也无法达到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的目的,同时作业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也使得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不仅影响了作业的效果也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提升小学语文高段作业趣味性与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针对小学语文高段作业趣味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富有趣味性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瞬间,以“感恩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视频中展现了母亲为子女默默付出的点点滴滴,学生们被视频中的情节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写下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随后的作业中学生们有的以书信的形式向母亲表达感激之情,有的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还有的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支持,这次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3】。
(二)分层设计作业,满足不同需求
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设计作业的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将作业分为了三个层次,基础层次的作业是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这一层次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层次的作业是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一层次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拓展层次的作业则是收集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并撰写阅读报告,这一层次的作业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通过分层设计作业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4】。
(三)丰富作业形式,提高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丰富作业形式,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融入作业设计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布置了一项综合性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故事,学生们积极响应、纷纷报名参加,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编写剧本将课文中的情节进行改编和创作;有的负责准备道具;还有的负责表演,通过排练不断完善自己的表演技巧,在表演当天学生们穿上自制的服装、化上妆容,声情并茂地演绎了课文中的故事,这次表演作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作业反馈,促进个性发展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需要加强作业反馈机制的建设,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课堂讲解、个别辅导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这样的作业反馈机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5】。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草原的读后感,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草原的美景描写不够生动具体,于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阅读作文并提出修改建议,通过这样的作业反馈机制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学会了如何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结论:
提升小学语文高段作业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创设趣味情境、分层设计作业、丰富作业形式和加强作业反馈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这些策略的实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继续探索和创新作业设计的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榕楠."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作业设计探究[J]. 2024(12):47-49.
[2] 方 妍."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优化[J].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1):5.
[3] 焦雪莹."双减"之下小学语文高段优化作业设计探析[J]. 2023(7):681-683.
[4] 庞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作业设计[J].知识文库, 2023(3):46-48.
[5] 郑秀杰.小学语文高段作业设计与评价创新[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23(7):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