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在工厂配电设备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吴磊

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卷烟厂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人工智能在工厂配电设备智能化管理领域的应用。通过分析当前工厂配电设备管理现状,阐述人工智能应用优势,介绍具体应用方式并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旨在探究其如何提升配电设备管理效率、保障供电可靠性,为工厂优化配电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工厂配电设备;智能化管理;供电可靠性

一、引言

在现代化工厂生产运营中,配电设备作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关键设施,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生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传统的工厂配电设备管理方式多依赖人工巡检、经验判断,存在效率低、准确性差、响应不及时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其引入工厂配电设备管理,为实现智能化、高效化管理带来了新契机,有助于工厂提升整体运营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工厂配电设备管理现状剖析

(一)人工巡检弊端凸显

多数工厂仍采用人工定期巡检配电设备的方式。巡检人员需逐一检查设备外观、记录运行参数,这一过程耗时费力。而且,人工判断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如疲劳、经验不足等,可能导致设备潜在故障无法及时发现。例如,一些微小的设备发热、异常声响,巡检人员可能因疏忽而错过,为后续设备故障埋下隐患。

(二)故障诊断滞后

配电设备故障时,维修人员通常依赖经验排查,缺乏数据支持导致诊断缓慢。故障定位可能耗时数小时,期间可能中断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在复杂电力系统中,单个元件故障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传统诊断难以迅速识别故障链,延误维修。

(三)设备运行优化困难

工厂配电设备运行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产负荷波动、季节变化等。为实现设备最优运行,需根据实时工况动态调整参数。然而,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难以实时收集并分析大量运行数据,无法准确把握设备最佳运行状态,导致能源浪费和设备寿命缩短。例如,在生产淡季,配电设备仍按旺季负荷配置运行,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三、人工智能应用于工厂配电设备管理的优势

(一)实时监测与精准预警

人工智能借助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能够实时采集配电设备的海量运行数据,如电压、电流、温度、振动等。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评估,一旦发现参数异常,立即发出精准预警。相比人工巡检,可提前数小时甚至数天发现潜在故障,为维修人员争取充足时间进行处理,有效避免设备突发故障。

(二)智能故障诊断

利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系统可对配电设备的故障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它能快速准确地识别故障类型、定位故障点,甚至预测故障发展趋势。与传统经验式故障诊断相比,大大缩短了故障诊断时间,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减少了生产中断时间,降低了维修成本。

(三)优化设备运行

人工智能可根据工厂生产负荷变化、设备历史运行数据以及实时环境参数,通过智能算法自动优化配电设备的运行参数。例如,在不同生产时段,自动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入量等,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人工智能在工厂配电设备智能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设备状态监测与预警系统

数据采集与传输:在配电设备关键部位安装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快速传输至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状态评估与预警模型: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构建设备状态评估模型。根据设备正常运行数据建立基准模型,实时数据与之对比分析,一旦偏差超出阈值,系统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二)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故障样本库构建:收集整理工厂配电设备历年故障数据,包括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措施等,构建故障样本库。同时,利用模拟实验生成一些典型故障数据,丰富样本库内容,提高故障诊断模型的准确性。

故障诊断算法应用: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对故障样本库中的数据进行训练。训练后的模型能够根据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快速准确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为维修人员提供详细的故障诊断报告和维修建议。

(三)设备运行优化系统

负荷预测模型:基于工厂历史生产数据、实时订单信息以及季节、天气等因素,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灰色预测等人工智能算法,构建负荷预测模型。提前预测工厂不同时段的电力需求,为配电设备的运行优化提供依据。

优化决策算法:结合负荷预测结果和设备运行约束条件,利用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生成配电设备的最优运行方案。例如,自动调整变压器的运行档位、投切电容器组,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降低能耗。

五、实践案例分析

(一)案例工厂简介

某大型电子制造工厂,拥有复杂的配电系统,包含多台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大量用电设备。以往配电设备管理依赖人工,故障频发,生产中断时有发生,能源消耗也较高。为改善这一状况,工厂引入人工智能配电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

(二)实施过程

系统搭建:部署传感器网络,覆盖所有关键配电设备,实现数据全面采集。建立数据中心,配备高性能服务器,运行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和管理软件。同时,对工厂原有电力监控系统进行升级,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

模型训练与优化:利用采集到的历史运行数据和故障数据,对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运行优化模型进行训练。不断调整模型参数,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在试运行阶段,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模型进行持续优化。

(三)实施效果

故障发生率显著降低:通过设备状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并处理了大量潜在故障隐患,设备故障发生率较以往降低了 60%。生产中断次数明显减少,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能源消耗大幅下降:借助设备运行优化系统,根据生产负荷实时调整配电设备运行参数,工厂整体能源消耗降低了 15%。每年节约电费支出数百万元,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维修效率大幅提升: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将故障诊断时间从平均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维修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维修,维修效率提高了 80%。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维修和更换,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六、结论

本文对人工智能在工厂配电设备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工厂配电设备管理带来了质的飞跃。通过构建设备状态监测与预警、智能故障诊断、设备运行优化等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配电设备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显著提高了设备管理效率、保障了供电可靠性、降低了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工厂配电设备智能化管理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助力工厂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未来,工厂应进一步加大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投入,不断优化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提升工厂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建军.智能化工厂的厂务设施规划与管理[J].今日制造与升级,2024,(09):100-103.

[2]鲁欣萌.浅谈智能化工厂解决方案[J].应用能源技术,2022,(04):15-16.

[3]崔慧锐.利用数据库与云存储技术将工厂管理智能化[J].当代化工研究,2020,(1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