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铁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挑战与应对措施

作者

曹丙柄

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绍兴市 312400

摘要:城市化进程发展下,地铁逐渐成为交通运输的核心环节,其具备容量大、通行率高等优势,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然而,由于地铁施工项目多、施工场地狭隘、施工条件复杂等因素,增加了建设工程的安全风险,给施工人员及施工质量都会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建设单位应当重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潜在隐患,以此保证工程建设的高质量推进。基于此,文章重点探究地铁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挑战及应对策略,为城市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地铁施工;安全管理;风险;安全措施

引言

地铁建设不仅需要开展钻爆、台阶、非爆开挖、双侧壁导坑等施工作业,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灵活调整操作工作,且空间相对局限,面临多种类型的施工风险,对整体工程进度的推进造成一定阻碍。为了有效保障施工效率与质量,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从而有效控制事故发生概率,降低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一、地铁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挑战

(一)施工环境复杂

一般而言,地铁建设工程属于地下工程,其施工环境相对比较复杂,不仅需要面临多种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带来的挑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周边管线、施工工艺等因素,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进而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一定挑战。具体而言,地铁施工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土层结构、土层承载力等存在明显的差异,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一,特别是地下水的存在会增加工程塌方、渗水风险,若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对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地铁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会使用明挖或暗挖工艺,需要提前对开挖路线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若未能进行精细化的操作亦会增加坍塌、冒顶、透水等一系列的安全事故,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也会对周边建筑的稳定性与完整性造成威胁,难以保障周边居民安全的居住环境。此外,地铁建设路线一般会选择在人口密集度的区域,其地下管线(水、电、网络、煤气等)错综复杂,若施工布局不合理很容易造成管网损坏或破坏,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并且,若电路管网遭到破坏,还会发生漏电、短路等事故引发火灾风险;煤气管道破坏则会造成大面积的爆炸事故,都会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二)施工风险大

地铁建设作为现代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的现象,提升通行效率与质量。然而,在地铁建设中其风险指数与施工难度指数都相对较大,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一定挑战。具体而言,地铁建设涉及深基坑施工、多种大型机械设备、不同类型的施工材料等,其工程本身具具备较高的风险指数,对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的制定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切实关注施工技术执行规范及施工人员操作技能,确保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潜在隐患。并且,地铁施工所涉及的工种较多,不同人员所肩负的职责任务不一,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在施工中可能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开展作业,进而增加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地铁建设工程中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作为各项技术规范执行的主要依据,在全面、具体、明确的制度规范下,可以让每个作业人员都能对安全管理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与认识,并在同一目标下共同完成施工作业,保证施工效率与质量。具体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中,管理人员应当全面识别施工隐患,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基于详细的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流程,细化安全目标,让每一个部门、员工都能主动遵守并践行施工工艺要求,保证整个施工施工过程的安全。其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机制与预案,最大降低安全风险影响。①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程度。即将施工事故按照影响分为不同的等级并设立不同的响应机制,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可以快速按照规范进行统一管理与指挥。②规范事故处理程序。即针对不同级别的事故展开相应的事故上报与处理,确保施工现场快速复工与恢复。③健全应急救援预案。明确突发情况下不同部门及人员具体的职责任务,并做好相应的物资准备,在危急时刻能够沉着冷静对待降低影响。此外,施工作业人员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其安全意识也会直接影响安全管理效果,因此在完善制度建设中也需做好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施工单位需要依法开展安全培训活动,在提升人员安全施工意识的基础上确保施工操作的规范性,进而降低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保障地铁建设安全与质量。

(二)全面检测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与工程安全管理有着直接联系,为了提升施工安全水平,在实际地铁建设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施工环境检测,在对施工现场开展详细的考察基础上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防护,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具体而言,在地铁建设初期,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了解施工地质情况、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等环境,基于勘察数据信息设计人员能够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罗列出来做出相应防范措施,最终制定出可操作的设计方案,为后续施工的安全与持续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为了降低地铁施工队周边建筑及居民造成的影响,实际勘察过程中还需进行管道、建筑等的抗震性能检测,特别是针对一些老旧建筑、老管道等,结合精准的检测数据调整与优化施工方案,进而降低地铁修建中国建筑、管道等因抗震性能差出现的塌方、破损等情况,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建设的有序进展。

(三)加大施工现场管理力度

面对复杂的地铁建设施工,有效的现场管理措施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掌握施工现场的动态情况,第一时间发现潜在安全问题与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首先,在材料管理方面,为了确保材料性能符合施工要求,应定期进行材料的抽查,对于不合格或不达标的建筑材料需上报并处理,以此保证施工材料与建筑需求之间的匹配性。同时,也需关注施工中材料使用的合理性,降低因材料不达标导致的工程质量隐患。其次,因地铁工程的复杂性,会使用一些机械设备辅助作业,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需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值,只有在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与培训后,方可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与运行。同时,为了保证设备良好的使用性能,也需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测与维护,降低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此外,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管理人员可以引进传感器、人工智能、高清摄像头、在线检测等技术搭建视频监控体系,以此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实施动态监督与管理,可以有效遏制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安全风险发生可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言,受地铁施工特征影响,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风险因素,为了确保如期完成工程建设目标,施工单位需要重视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将安全管理规范落实到施工各个环节中,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具体在实践中,工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安全制度的完善、施工环境的检测、施工现场的巡查等多个方面入手,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解决,切实保证工程施工效率及质量,进而为城市居民创设出更加安全与稳定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袁宏涛,田泽民.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研究[J]. 云南水力发电,2024,40(12):126-128.

[2]庹娇龙.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J]. 中国公共安全,2024(6):28-30.

[3]刘朝纲.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22,18(14):132-134.

作者简介:曹丙柄,出生年月 1990-06月,性别 男,民族 汉,籍贯 浙江绍兴,学历 大学本科,职称 工程师,研究方向 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