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激活有序思维“三策略”

作者

郭新芬

南漳县板桥镇竹坪中心小学441123

摘要:有序思维是新时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往往表现出无序性,思考缺少顺序,表达比较模糊。因此,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就需加强学生有序思维的培养。基于此,笔者结合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提出了激活有序思维的“三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活;有序思维;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教导,更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然而,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气氛低迷、学生参与性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而有序思维的培养可以改善这一现状,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升课堂活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数学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1.1教学过程单一化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通常是由教师进行主导讲课,针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为学生讲解不同问题的解决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考试成绩也有所提升,然而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2缺乏数学思维的培养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习题的演练。整节课完全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以成绩为导向,完全没有意识到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这样模式下教出来的学生只是应试教育的“工具”,缺乏逻辑思维、数学意识,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逐渐落后于他人。

1.3未应用于生活实际

常言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意味着如果从生活方面引入教学,那么一定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却从未注重这一点,导致课堂气氛低迷,学生不敢发言,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学效果自然难尽人意。

二、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激活有序思维“三策略”

2.1有序审题,掌握重要信息

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够丰富,思维难免杂乱无章,没有头绪。而有序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问题思考,逻辑严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引学生寻找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关键点,并对此进行分析,从而有序解决问题。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为例,教师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出发:一个长方体的笔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用一层布给它包裹下,那么需要多少布呢?这时,教学引导学生指出题干中的主要信息、字眼,学生们开心地回答:“太简单了,按照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计算就可以了。”但是很显然答案是错误的,学生们只是粗浅的对题干一目而过,遗漏了重要信息。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用有序思维了解题干重要信息,发现问题陷阱,审清题目。数学思维的发展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只有找对方法和思路,才能不断提高思维的有序性和准确性。

2.2有序梳理,提升语言能力

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引领学生梳理数学思维和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应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序性展开针对性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加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从“首先……其次……再次……”步步递进,有效提升数学语言能力。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为例,在课堂上,教师拿出一个蛋糕模型,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为学生创设学习场景。教师将其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1份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这一份与整个蛋糕的关系,由此引出分数的概念。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性质。拿出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1份;另一张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2份。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两张纸所取部分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直观感受到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是相等的,进而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接着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纸张折出不同的分数,如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等,在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展开数学知识学习,同时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这种学生通过梳理表达的方式起来进行知识内容整理的方法,有助于有序思维的培养,从而提升实际的思考效果。

2.3有序实践,促进思维发展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开展中所见要比所闻来得更加深刻的多。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过,才能使得学生的感触和经历变得深刻。所以,在数学课程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亲身探究和动手操作作为源泉,让学生在实际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边做边思考等。使得有序思维得到锻炼和培养,使得学生在数学探究当中可以获得更多。如教师在讲授“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助力学生实践探究,锻炼和发展他们的有序思维。首先,教师展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种多边形,让学生观察思考多边形面积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次,鼓励学生动手裁剪和制作不同的多边形,如制作底和高相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引导学生大胆猜测面积计算方法。最后,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验证操作。比如对于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沿着高剪开,通过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这样的实践动手操作学习,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了多边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关系,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得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有序思维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

结语

总之,有序思维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有逻辑、有层次的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继而通过问题提出了激活有序思维的“三策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宗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有序思考能力的路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9(08):59-61.

[2]曹永民.开展实验活动,培养数学“有序思维”[J].江西教育,2023,(03):84-85.

[3]陈荔青.基于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建构途径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22,(05):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