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林业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分析

作者

焦小刚 冯瑞妮

身份证号:610481197901042618 身份证号:610481198607166227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林业病虫害治理中绿色防治技术的运用逐渐被重视。本文围绕绿色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分析利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紧迫性,其次提出相关的策略。希望通过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降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林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已经成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肩负着生态屏障作用,而且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维护。但是,以化学农药为主要防治方法的传统病虫害防治方法,虽然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了害虫的传播,但是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系统破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探索并推广绿色环保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林业研究和实践中的迫切要求。

1.林业病虫害应用绿色防治技术的急迫性

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急迫性极强。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病虫害生存环境改变,使得病虫害活动周期变长,繁殖能力提高,给林木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另外,不稳定的气候环境也使病虫害种类有了很大变化,许多病虫害为更好地适应气候环境而不断演化演替,其本身对药物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强,林区受到病虫害危害的区域逐渐扩大,给林业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以往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致使原始森林锐减,森林更新速度减慢。[1]为填补木材需求空白,政府大力推进植树造林,但是在这一进程中由于前期缺乏科学规划和后期粗放经营,致使林木成活率不高,且树种单一,纯种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差,林间生物多样性不足,从而加剧了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更为严重的是,基层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还不够健全,不能及时预警病虫害并做出有效反应,导致经济严重损失。所以推广应用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持生态平衡已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迫切要求。绿色防治技术主要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科学营林,其目的是促使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得到提升,达到病虫害有效防治的目的。这些技术无污染、无残留、造价低、易于组织,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所以,加强绿色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对保护林木资源、保障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林业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的具体策略

2.1生物防治

在现代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当中,绿色防控技术正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生物药剂的应用是其关键环节。生物药剂具有无污染、无残留,灭杀效果佳等突出技术优势,是取代传统化学农药较为理想的药剂。生物农药品种繁多,可以分为仿生制剂和动植物源制剂。仿生制剂虱螨脲和灭幼脲对鳞翅目害虫具有优良灭杀效果。[2]此类害虫往往会给林业作物带来严重的危害,仿生制剂则能准确地打击并有效地抑制害虫的滋生和侵害。植物源的药剂对大部分林业害虫都展现出了出色的消灭能力,这种药剂来自天然植物,不仅对环境友好,还有助于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除生物药剂外,使用病虫害天敌、寄生昆虫或者病原微生物等都是实现绿色防控重要途径。通过捕食、寄生或者病毒感染都能有效地遏制目标病虫害发生次数。

2.2物理防治

在林区害虫防治中,物理防治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绿色防治方法。它是以物理学性质为基础的防治技术之一,其显著优势是污染较少,成本较低,易于组织且较为可控,符合当前生态环保发展思路。将物理治理手段应用于林区害虫绿色防治的关键,对该地区害虫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准确把握害虫对于光照、颜色和超声波等物理信息响应情况,可以有效地进行防治。以蛾类害虫为例,其趋光性强这一特点,就可合理地选择林区的黑光灯和高压汞灯灭虫。这些灭虫灯夜间点亮,可以有效地吸引蛾类害虫然后猎杀它们,降低害虫对树木的危害。除利用害虫趋光性外,可通过设阻隔带和用防虫胶带。阻隔带可以阻挡害虫运动蔓延,防虫胶带具有缠绕树干的功能,能有效地黏附那些试图爬上树木的害虫,从而阻止它们进一步侵入。

2.3科学营林

科学营林对于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治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也是建设生态友好型林业发展的重要依托。首先,抗病品种的培育与使用抗病品种对林木病虫害的控制,是最为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林木品种培育过程中,应将抗病选育与常规选育巧妙地融合起来。科研人员需要对不同林木品种基因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选择天然抗病能力强的植株加以选育。[3]这样选育出来的抗病品种能够在源头上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继而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不仅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降低防治成本。其次,植树造林要搞好科学规划设计。严格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是经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它对本地气候、土壤及其他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还要慎选育苗地、坚决忌选病虫害、鸟兽危害严重的地块。育苗前应深翻土地,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应严格消毒,给林木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最后,林业经营期间,应针对林木各生长时期特征,采取有针对性抚育管理措施。例如,幼林期应注意施肥、浇水、修剪等措施,以促进树苗的健康生长。加强成林期的监控,发现和应对病虫害。

2.4生态管控

在林区环境建设这工程中,保持生态平衡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石,以此为基础进行病虫害治理,才能够使林区得到可持续发展。营造多树种混交林,是促进林区生态质量改善的关键措施。单一树种纯林通常生态结构薄弱,易发生病虫害。但多树种混交林可以建立一个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各树种间相互依赖和制约。例如,某些树种所分泌的物质有助于抑制其他树种的病虫害,从而提高了林区的生物多样性,并为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了更大的稳定性。在林区保护天敌,对有益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象啄木鸟和猫头鹰这样的鸟,还有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都是病虫害天然的克星。对此,要为有益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减少人为干扰,让它们在林区中自然繁衍。采用林区自我调节机制和多树种混植,可进一步提高林木病虫害抵御能力。

结语:

总之,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日后林业管理中要不断加强绿色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郑成龙. 阳际峰自然保护区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探讨[J]. 南方农业,2024,18(24):160-162.

[2] 陈卫强. 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推广及应用[J]. 农家科技,2024(29):100-102.

[3] 赵建雄. 林业育苗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分析[J]. 河北农机,2024(2):115-117.

作者简介:焦小刚(1979-01-04) ,男,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