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阿热依·额德热西
察布查尔县水利局 新疆 察布查尔 835300
摘要:本文聚焦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深入剖析其重要性,详细阐述当前面临的诸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灌溉效率低、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农民参与度不高和意识淡薄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管理体制以及提高农民参与度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旨在为优化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挑战;对策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在整个农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对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然而,当前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正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亟待深入研究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以确保农业用水的可持续供应,促进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 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1 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充足且优质的灌溉水资源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保障。稳定的灌溉条件能够确保农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获得适宜的水分,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播种到收获,良好的灌溉管理有助于农作物根系充分发育、植株茁壮成长,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减少因缺水导致的减产甚至绝收风险,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筑牢坚实基础。例如,在我国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高效的农田灌溉使得原本产量不稳定的耕地实现了粮食的稳定丰收,有力地保障了当地乃至全国的粮食供应。
1.2 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合理的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通过科学规划灌溉用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灌溉投入,如水电费用、灌溉设备维护费用等。同时,精准灌溉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使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例如,采用滴灌技术的果园,不仅节省了水资源,还使得果实品质更好,销售价格更高,促进了果农收入的增加,推动了整个农业经济朝着可持续、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2 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2.1 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严重。一方面,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有限;另一方面,工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农业灌溉用水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在一些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减少且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许多农田灌溉不得不依赖远距离调水,增加了灌溉成本,也给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巨大挑战。
2.2 水污染影响灌溉用水质量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使得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严重影响了灌溉用水的质量。含有重金属、化学物质的污水灌溉农田,不仅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农产品的品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例如,一些靠近工业产区的农田,因长期使用受污染的水灌溉,导致农作物重金属超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水污染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2.3 灌溉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田仍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不仅水资源利用率低,大量的水在灌溉过程中通过蒸发、渗漏等方式浪费掉,而且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养分流失等问题。
2.4 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协调
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水利、农业、环保等,然而目前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在水资源调配、水污染治理、灌溉设施建设与维护等方面,常常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工作衔接不畅等问题。例如,在一些跨流域调水的灌溉项目中,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在水资源分配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导致部分地区灌溉用水不足,而部分地区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并存,影响了农田灌溉水资源的整体管理效率。
2.5 农民参与度不高,意识淡薄
农民作为农田灌溉的直接使用者,其对水资源管理的参与度和意识水平对灌溉水资源管理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许多农民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缺乏节水意识,在灌溉过程中仍习惯于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对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接受程度较低。此外,农民参与灌溉水资源管理决策的渠道有限,缺乏对灌溉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导致一些灌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 应对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挑战的对策
3.1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缓解水资源短缺
加大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制定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取水、破坏水资源等行为。同时,积极开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推广雨水收集、海水淡化等技术,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例如,在一些雨水相对充沛的地区,鼓励农民建设雨水收集池,收集的雨水用于农田灌溉,有效缓解了灌溉用水压力。此外,通过跨流域调水等工程措施,优化水资源的空间配置,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3.2 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提高灌溉用水质量
建立健全水污染治理体系,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监管。推动工业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实现达标排放;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力度,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建设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和农业尾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灌溉用水标准,既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又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优质水源。
3.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
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投入,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农民采用滴灌、喷灌、微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农作物种类和种植规模,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节水灌溉方案。例如,在蔬菜种植区,滴灌技术能够根据蔬菜的需水特点精准供水,既节省了水资源,又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对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定期对老化、损坏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确保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应用。
3.4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统一协调
明确各部门在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中的职责,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的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配计划和灌溉发展规划。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在水资源监测、水污染治理、灌溉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3.5 提高农民参与度,增强节水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示范等方式,向农民普及水资源保护和节水灌溉知识,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科学灌溉水平。建立农民参与灌溉水资源管理的机制,鼓励农民参与灌溉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决策,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
4 结语
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所在。面对当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灌溉效率低下、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农民参与度不高和意识淡薄等诸多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对策,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农民参与度和节水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田灌溉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推动农业生产朝着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樊咏阳,万中宇,墨运涛.干旱缺水地区县级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配置研究[C]//中国水利学会,西安理工大学.2024中国水利学术大会论文集(第三分册).长江水利水电开发集团(湖北)有限公司;,2024:225-230.
[2]王凤惠.农田灌溉系统的智能化革命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4,44(2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