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索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作者

郑锋

浙江省龙泉市第二中学

摘要:本文探讨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通过分析课程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如何利用历史知识与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其对社会的关注与担当,为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社会责任感;教学策略​

一、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与社会课程作为综合性学科,涵盖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知识,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丰富素材。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对社会的关心、参与及担当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其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合格公民。​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不仅关注个人成长,还关心社会事务。在思考社会问题过程中,学生运用历史与社会知识分析现象,提升思维能力,同时在参与社会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促进知识与实践结合,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 “社区发展” 内容时,学生通过调研社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提升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

(二)塑造正确价值观​

历史与社会课程包含大量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及社会现象,这些素材蕴含丰富价值观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抉择与担当,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展现的民族大义,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价值选择。​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面临环境、资源、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需要公民具备社会责任感共同应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能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例如,在学习 “可持续发展” 内容后,学生能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解决环境问题贡献力量。​

三、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一)挖掘课程内容,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

历史事件与人物分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及人物的责任担当。如讲述抗日战争历史,详细分析中国军民为保卫祖国、争取民族独立所做出的巨大牺牲,让学生体会到在民族危亡时刻每个人肩负的历史使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社会现象解读: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学习 “经济发展” 内容时,以当前电商发展对传统商业的冲击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其对就业、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关注经济社会变化,思考个人在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如合理消费、支持创业等。​

(二)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设置具有社会责任感主题的探究任务,如 “本地传统文化保护现状与对策”。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研、资料收集与分析,共同探讨保护传统文化的方法。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增强对本地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历史场景或社会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的责任与挑战。在学习 “民主政治” 内容时,模拟社区议事会场景,学生分别扮演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等角色,讨论社区事务决策过程,感受公民在民主参与中的责任,提高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

(三)拓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宣传等活动。学生在服务社区过程中,了解社区需求,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例如,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为改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

参观考察:安排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企业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参观博物馆时,学生通过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参观企业时,学生了解企业生产与社会责任,思考自身未来在经济建设中的角色。​

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某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学习 “环境保护” 单元时,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

(二)教学过程​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全球环境问题现状,如森林砍伐、水污染等,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身边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各小组积极讨论,提出如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倡导绿色出行等建议,并制作成海报在班级展示。​

社会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公园开展环保行动,清理垃圾、宣传环保知识。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向市民宣传环保理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效果​

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行动,如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同时,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更愿意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培养。​

五、结论​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重要意义。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社会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历史与社会教学培养出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将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坚实力量。在今后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教学策略,持续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责任意识”能力培养策略探究——以统编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例[J]. 刘新宇.历史教学问题,2022(05)

[2]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解读[J]. 杜芳.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07)

[3] 社会史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点——以选择性必修教材交通史内容为例[J]. 陈永华.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06)

[4] 高考历史试题对社会史内容的考查及其应对[J]. 陈熙.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