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尤金兰
南安市后房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高段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深化、知识体系构建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单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系统性、整合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单课教学的局限,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与掌握。本文深入剖析小学数学高段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具体的构建策略,并对实践效果与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旨在为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教学实践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日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小学高段学生正处于数学思维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的关键时期,对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要求更高。传统单课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孤立传授,难以满足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需求。单元教学模式以单元为整体,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应用,为提升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小学数学高段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一)促进知识系统化
单元教学模式打破了单课教学的界限,将单元内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 “图形的面积” 单元教学中,涵盖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种图形的面积计算。通过单元教学,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图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内在联系,都是基于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的数学思想,从而加深对面积计算本质的理解,使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架构,而非零散的片段。
(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单元教学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多个知识点,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在 “百分数” 单元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百分数的概念、计算方法,还要能将其应用于解决诸如折扣问题、利率问题、浓度问题等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种综合性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单元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学生可以自主规划学习路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 “数学广角 —— 鸡兔同笼” 单元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高段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基于课程标准,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深度解读课程标准: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各单元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在 “数与代数” 领域的 “简易方程” 单元教学前,教师需精准把握课程标准中对方程概念理解、解方程方法掌握以及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细化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时目标。以 “简易方程” 单元为例,可将目标细化为:学生能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准确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方程(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其解方程(过程方法目标);感受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势,培养学生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情感态度目标)。
(二)整合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梳理单元知识脉络:对单元内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在 “多边形的面积” 单元教学中,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通过图形的割补、拼接等转化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知识的递进关系,让学生明白不同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
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在 “统计与概率” 单元教学中,除了教材中的统计图表绘制和数据分析内容,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并与同年龄段的全国平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问题驱动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 “圆的周长和面积” 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 “如何测量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 这样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在 “数学广角 —— 找次品” 单元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模拟找次品的过程,讨论并总结最优的找次品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同进步。
实践活动教学: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在 “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定向越野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和距离信息,找到隐藏在校园各个角落的 “宝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所学的位置与方向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了实践能力。
(四)实施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组活动表现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同时,结合单元测试等终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全面评价。在 “分数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对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程度,在作业批改中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计算准确性,最后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多样化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价主体,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小组合作学习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反思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和收获,同时评价小组成员的贡献和不足。教师则对小组整体表现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互评进行总结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结论
小学数学高段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和实施多元评价等策略,可以有效构建单元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虽然在实践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教师教学理念和能力的提升、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这些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在未来的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应持续推进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教育,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刘爱国.考试周刊,2021(57)
[2]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冯丽华.小学时代,2020(02)
[3] 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何玉莲.甘肃教育,2020(02)
[4] 基于数学“发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王志江.小学数学教师,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