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策略

作者

蓝君钦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东皋小学 321200

摘要:本文聚焦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策略研究,从构建素养导向学习体系、优化学科融合学习路径及深化思维培养学习评价三方面进行探析。通过梳理项目式学习理论基础,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提出实践操作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重点,项目式学习作为实现核心素养目标有效途径,备受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设计实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项目式学习活动,成为当前需要去解决问题。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项目式学习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协调发展。

一、构建素养导向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体系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体系需包含四个关键要素:主题确立、目标设定、实施框架及资源支持。主题确立需贴近现实生活具备适度挑战性,彰显数学应用价值。目标设定应涵盖数学抽象、数据分析、空间想象以及逻辑推理等核心能力,注重层次性与可达性。实施框架应构建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探究实践到成果展示完整流程,确保认知建构持续深入,资源支持需整合校内外各类素材包括实物材料、信息资源、人力支持等多元要素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应注重形成性评价机制融入,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倡导数学思维品质培养,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学习,最终实现素养培育目标。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中,项目式学习体系可具体展现。该项目主题为校园建筑几何观察,引导学生透过几何视角观察分析校园建筑特点。目标设定上注重培养空间观念、几何思维及应用意识,强调从三维空间到二维平面转化能力。实施过程分四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观察记录各类建筑特征;小组合作绘制建筑简图,识别建筑中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体,分析这些几何体特点。学生尝试从不同视角(前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描述同一建筑,发现空间与平面关系,小组设计几何美校园模型,运用所学几何知识创造校园微缩景观。资源支持方面,教师提供测量工具、绘图材料引入建筑模型参考并邀请美术教师协助指导。此项目通过现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观察记录培养空间想象力,通过模型创作促进知识迁移应用,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自然形成立体几何认知,建立空间观念提升几何直观,实现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二、优化学科融合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路径

学科融合作为项目式学习重要特征,其路径优化应着眼于打破学科壁垒,建立知识联系形成综合思维。优质融合路径包含主题式融合、问题链设计、知识螺旋建构与协作策略应用四个维度。主题式融合需确立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整合多学科知识使各学科自然交汇,问题链设计应构建递进式问题序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知识螺旋建构强调学科知识间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关系促进认知结构重组,协作策略应用则注重多元互动形式,如小组协作、班际交流、社区合作等拓展学习空间。路径优化过程中应关注数学思维方式与其他学科思维方式互补性,如数学抽象性与语文形象性、数学精确性与艺术创造性等使不同思维方式交织互动,产生认知碰撞激发创新思维。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学中,学科融合路径可具体体现。该项目主题为时间管理小达人,整合数学、科学、语文以及体育等学科内容。设计问题链:一天中我们做什么事情?各类活动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如何合理安排一天时间?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时间概念。实施过程中学生记录一天活动日志,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各类活动时长,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科学作息时间,比较分析自己作息状况。撰写合理作息计划,运用语文表达能力清晰呈现;开展一分钟我能做什么体验活动,通过跳绳、朗读等体育以及语文实践活动,感受时间流逝。知识螺旋建构上从时间单位认识,到时间换算再到时间管理,层层深入,协作策略上采用计时员-记录员-分析员-展示员角色分工,促进团队合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深化思维培养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评价

教师需要确立思维导向评价理念,将数学思维品质作为评价核心,关注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发展。评价关注学生思维过程而非单纯结果,鼓励多样化解决问题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建构过程性评价框架,通过项目档案袋、学习日志、观察记录等方式,全面记录学生学习轨迹。项目档案袋包含学生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过程材料。学习日志记录学生思考历程、困惑疑问、解决策略,观察记录则由教师针对学生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表现进行记录。

实施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构建师生互评、小组互评、自我评价机制,教师评价注重指导引领,小组互评促进合作交流,自我评价培养反思能力。评价标准应具体明确包含知识应用、问题解决、思维品质以及合作交流等维度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建立动态反馈改进机制,通过阶段性评价会议、成长记录分析、反思交流活动等形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评价结果不仅用于学生学习效果判断,更作为教师改进教学重要依据。比如在百变图形项目中可通过学生创作作品评价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策略评价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方案设计评价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向评价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关注数学思维方式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勇于质疑善于思考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结论: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应聚焦素养导向学习体系构建、学科融合学习路径优化及思维培养学习评价深化三个维度。通过科学选择项目主题,明确层次化目标,构建阶段性实施框架,建立多元资源支持系统形成完整学习体系。通过主题式学科融合、情境化问题链设计、螺旋式知识结构构建及多元化协作策略应用,优化了学习路径。通过思维导向评价理念确立、过程性评价框架建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实施及动态反馈改进机制建立,深化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 杨西亮.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C]//第三届教育建设与教学改革论坛论文集. 2025:1-5.

[2] 武海霞.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C]//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3:1-5.

[3] 苏蕉桂.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1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