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融入小学高段数学开放性作业的实践
尤金兰
南安市后房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越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应用能力。将生活情境融入开放性作业,能打破传统作业的局限,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本文深入探讨生活情境融入小学高段数学开放性作业的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具体的融入策略,并分析实践过程中的成效与问题,旨在为提升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生活情境;开放性作业;教学实践
一、引言
小学高段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至关重要。传统数学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多以书面习题为主,内容常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生活情境融入开放性作业,能为数学学习注入活力,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二、生活情境融入小学高段数学开放性作业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具有生动、真实的特点,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当作业中融入购物、旅游、建筑等生活场景时,学生能迅速产生亲近感,主动参与到作业完成过程中。在学习 “百分数” 知识后,布置 “计算商场商品打折后的价格” 的作业,学生需要运用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不同折扣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这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内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将作业视为负担。
(二)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情境融入开放性作业,能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在 “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学习后,让学生测量家中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如冰箱、衣柜等)的长、宽、高,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真正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对接。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开放性作业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 “可能性” 知识学习后,设计 “设计一个抽奖活动方案” 的作业,学生需要考虑抽奖的规则、奖品设置、中奖概率等因素。由于生活中抽奖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在设计方案时会发挥想象力,提出各种创新的想法,从而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生活情境融入小学高段数学开放性作业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作业
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找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具有针对性的生活情境作业。在学习 “行程问题” 时,结合学生日常出行的情境,设计这样的作业:“周末你和家人打算去距离家 120 千米的公园游玩,爸爸开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60 千米,请问你们到达公园需要多长时间?如果路上遇到堵车,平均速度变为每小时 40 千米,到达公园的时间会有什么变化?” 这样的作业,将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融入家庭出行场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数学知识。
(二)关注社会热点,设计开放性作业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与数学知识结合,设计开放性作业。在学习 “统计” 知识时,正值环保话题备受关注,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所在社区一周内垃圾分类的情况,并制作成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后提出改善垃圾分类的建议。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统计知识,还增强了环保意识,体会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开展实践活动,布置综合性作业
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并布置与之相关的综合性作业。学习 “比例尺” 知识后,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平面图绘制活动。学生需要分组测量校园内各个建筑、操场、花园等的实际尺寸,然后根据一定的比例尺将其绘制在图纸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计算和绘图,还要协调小组分工、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鼓励学生自主创设情境,完成个性化作业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自主创设生活情境并完成个性化作业。在学习 “分数的加减法” 后,让学生自己编写一道与分数加减法相关的生活问题,并解答。有的学生结合自己分蛋糕的经历,设计了 “妈妈买了一个蛋糕,我吃了这个蛋糕的 1/4,弟弟吃了 1/3,我们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 这样的问题。通过自主创设情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结论
将生活情境融入小学高段数学开放性作业,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精准把握情境创设难度、完善作业评价体系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改进措施,能够不断优化教学实践。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持续探索和创新,将生活情境与开放性作业更紧密地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有趣、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 高林林.江西教育,2025(03)
[2] 基于生活情境建立“比”的概念. 占晓媛.小学教学设计,2024(23)
[3] 巧设生活情境,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张勇.基础教育论坛,2024(17)
[4] 聚焦统计本质 培养数据意识. 陈美青.小学数学教育,20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