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林志勇
上杭县城东小学 36420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需要优化教学策略,以减轻学生负担、提升课堂效率为核心目标。本文从创设主题活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故事性实践探究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升课堂效率,并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内化道德法治知识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双减”;小学道德与法治;策略
引言:“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载体,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双减”政策下高效课堂的需求。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主题活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故事性实践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习道德知识,提升道德品质。
一、创设主题活动,降低学习难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集中,同时大量的知识需要他们去理解,所以他们通常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候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应该组织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堂讲解中也能看一看、说一说,从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降低学习的难度。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的节假日》单元中《假期有收获》这一课为例,这是学生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假期中的收获和成长。进入新学期,学生们对于愉快的假期生活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教师可以开展“假期故事分享”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站上讲台,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假期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或一次经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作为引导,比如“你去了哪里?”“你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你学到了什么新技能?”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得启发和共鸣。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假期有收获”的理解,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个“假期成长树”的集体活动。教师在教室的墙上贴上一棵大树的轮廓,然后给每位学生发放一片“树叶”形状的卡片。学生在假期中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或感受到的成长变化都可以记录在这张卡片上,比如“我学会了游泳”“我帮妈妈做了家务”“我交到了新朋友”等。然后学生将这片“树叶”贴在大树上,象征着他们在假期中的成长和收获。随着“树叶”的不断增加,这棵“成长树”会变得越来越茂盛,象征着全班同学在假期中的共同进步。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效率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结合实际案例和生动图像想爱你过学生展示教材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料、布置作业、开展讨论等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及时获取教学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实现随时随地的互动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制作一段以“地球的呼唤”为主题的动画视频,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让地球“开口说话”,向学生诉说它因环境污染而承受的痛苦。动画中可以设计一个虚拟角色“环保小卫士”,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环境污染的根源,比如工业废气的排放、塑料垃圾的堆积(白色污染)、农药的过度使用等。通过生动的画面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污染源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为了增强互动性,教师可以在动画中设置一些选择题或小游戏,比如让学生判断哪些行为会导致环境污染,或者让学生通过拖拽将不同类型的垃圾放入正确的分类垃圾桶中。这种互动式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三、开展故事性实践探究,提高思想认识
道法课不应该是枯燥的说教,相反教师要把道法课打造的更加生动,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可以开展故事新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将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进而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探访古代文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一支由学生组成的“文明探险队”接到了一项神秘任务——前往世界各地探访人类早期文明的遗迹,解开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秘密。探险队的任务是找到四大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的代表性遗迹,并通过破解谜题、收集线索,了解这些文明的特点、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道具等方式,将这一情境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访一个古代文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可以为每个文明设计一系列趣味性的任务和挑战。例如,探访古埃及文明的小组需要破解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了解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科技成就,或是探访古希腊文明的小组需要参加一场模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感受古希腊人对体育和艺术的热爱。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文明对话”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文明的视角出发,讨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学生在这种对话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明的价值,并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共通性。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将主题活动、信息技术与故事性实践探究有机结合,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如“假期故事分享”和“假期成长树”,教师能够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借助信息技术,如动画视频和在线互动平台,教师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故事性实践探究活动,如“文明探险家”,教师能够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道德品质。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实现“双减”政策的目标,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英波.“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J].第二课堂(D),2024,(12):30-31.
[2]陈莹.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24,20(1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