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言能力提升的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李蓉
江苏省常州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英语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进步,中小学英语教学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主题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具体主题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从语言能力视角出发,实施主题阅读教学,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其阅读经历,并在多元化阅读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语言能力;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
引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阅读课程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其文化认知,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每一篇阅读材料,尤其是教科书中的主题文本,都蕴含着丰富的主题意义和内容深度,对于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拓展其人文视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诸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往往未能充分重视主题的设定与实施,导致教学目标与主题、内容与教学活动之间缺乏协调。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意义
(一)落实新课标理念,实现素养培养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主题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的核心,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英语阅读课程中,教师应以主题阅读为指导,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主题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英语知识,而且能够增进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以主题阅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二)串联教学活动,引导深度学习
在以主题阅读为核心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将课堂教学活动有机地串联起来,构建起一条明确的教学脉络。以此为依托,通过递进式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章,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要义。采用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进而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从而达到语言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三)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阅读理解
在英语主题阅读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并充分利用其主动性[1]。同时,主题阅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旨与内容,进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其语言能力。此外,在主题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提问与任务,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作为小学英语课程的核心组成,采用合理且有效的阅读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助于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近年来,针对小学英语教材中主题阅读教学的深入研究已持续展开,通过开展主题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丰富其阅读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尽管如此,当前小学英语阅读课程普遍采用的“主题阅读”模式,其教学理念与方法仍显陈旧,导致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厌倦感[2]。此外,教师过度干预阅读过程,忽视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独立性。新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学生需掌握文本中的显性及隐性逻辑关系,并理解多模态文本中非语言符号的含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未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分析和理解空间,且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未能充分考虑主题阅读的需求,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过度依赖。
三、指向语言能力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读前回顾教材,夯实语言能力
在开展阅读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首要任务是明确文本的核心主题,进而依据主题确立教学目标与任务。为此,教师需深入研读教材,开展读前回顾教材活动,掌握课文背景信息及主要知识点。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中的关键点与难点形成清晰理解,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夯实语言基础,为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开展“Chinese Festivals”这一主题的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词汇和句型。例如,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或者“春节期间,我们通常会做些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汇,通过图片、实物或动作等方式进行展示和解释,帮助学生复习并巩固这些词汇。例如,展示粽子和艾叶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与端午节的相关性。通过这些读前回顾教材,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已有的语言知识,还能够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读中融合资源,发展语言能力
词汇是构建英语文本阅读的基础元素。唯有提升学生对词汇的认知与记忆能力,方能根本性地发展其语言能力。基于此,教师可读中融合资源,采用绘画式阅读教学,将难以记忆和掌握的英语词汇融合到多样化的图画中,以实现“形意结合”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课文中新词汇的理解,并提升其词汇记忆与应用效率。例如,在小学英语三年级《On the Farm》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与农场相关的常见动物和水果等新词汇。教师可实施以下绘画式主题阅读活动,以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掌握这些新词汇: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指导每组学生绘制他们理想中的农场图景。学生可自由选择喜爱的动物和水果,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互动。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将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农场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新学词汇及教科书中的句子进行表达,例如:“Welcome to our farm. These are pigs.”。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学生展现出浓厚的阅读兴趣,在具体而生动的英语阅读情境中,无意识地内化了课堂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从而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读后实践迁移,提升语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构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读后实践迁移,以促进学生对主题内涵的深入理解。通过读后实践迁移,学生得以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与感悟,深入探讨文本主题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在互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并对文本核心思想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此外,依据学生反馈,教师可对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适时调整与优化,从而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成效与品质。例如,在六年级“Then and now”课程中,针对“Story time”部分的教学,教师可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构建一个互动式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工具,对Mike一家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分析,将文章核心内容以视觉化形式呈现。该课程主题不仅涵盖了Mike及其爷爷的生活变迁,还包括Mr.Brown与Mrs.Brown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Mike一家的变化。这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还锻炼了他们的结构化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语
在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主题阅读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然而,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价值的缺失以及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单一性,已成为制约小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深入探讨提升英语主题阅读教学成效的策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其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以期解决英语学习中“哑巴英语”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吴德娇.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J].中学生英语,2024(44):97-98
[2]单红霞,王雪君.英语学习活动观下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