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房的隔热性能对小麦储藏损耗的影响
李红星
中央储备粮新乡直属库有限公司
摘要:仓房隔热性能对小麦储藏损耗影响重大。本文针对河南气候特点,研究仓房不同部位(仓顶、墙体、门窗、地笼口)隔热性能的影响,提出优化仓顶隔热设计、改善墙体隔热性能、增强门窗隔热效果、完善地笼口隔热措施等策略。这些策略通过提升隔热系数,稳定仓内温度,减少因小麦呼吸作用、虫害滋生、霉变等损耗,有效保障小麦安全储藏,提升储粮质量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仓房隔热性能;小麦储藏损耗;隔热系数;储粮技术;粮食仓储
引言
河南地处第四区,气候复杂,对仓房隔热提出较高要求。仓房在隔热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小麦品质与储存安全。研究仓房隔热性能对小麦储藏损耗的影响并探索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深入剖析二者关系,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为保障粮食安全、降低损耗提供技术支持。
1、仓房隔热性能相关理论基础
1.1 隔热系数的概念与意义
在仓房隔热性能评估中,隔热系数至关重要。它直接反映了仓房各部分结构阻止热量传递的能力,数值越低,隔热性能越好。常见的聚氨酯隔热材料,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隔热系数约在0.02 - 0.03W/(m·K) 。仓房采用这类隔热材料,能够有效减少外界热量传入仓内。对于小麦储藏而言,稳定的仓内温度环境至关重要。仓内温度波动过大会影响小麦的呼吸作用,温度过高易加速小麦新陈代谢,导致营养成分消耗加快,品质下降。
1.2 导热系数与隔热的关系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m²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m·K) 【1】。它与隔热系数密切相关,是衡量材料导热能力的反向指标,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隔热性能就越好。以常见的仓房材料为例,彩钢顶材料导热系数在0.2 - 0.5W/(m·K) ,相对来说导热能力较强。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热量会较容易地通过彩钢顶传入仓内。而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如喷涂料隔热防水材料,其导热系数可低至0.02 - 0.03 W/(m·K),其内部的微观结构能有效阻碍热量传递路径。在仓房应用中,低导热系数材料能够极大地提升隔热性能。当仓房墙体(50公分厚度)采用这类低导热材料时,外界热量向仓内传导的速度会大幅减缓,使仓内温度受外界影响更小,保持相对稳定。
2、河南地区仓房特点及小麦储藏现状
2.1 区域气候特点对仓房隔热需求的影响
夏季时,气温持续攀升,根据不同的房式仓仓房条件,强烈的太阳辐射热量在仓内聚集,一般情况下,仓内温度在28℃-38℃左右,冬季,受寒冷空气影响,气温显著下降,仓内温度一般在1℃-4.7℃左右。因气候原因温差较大,对仓房隔热性能提出了严苛要求,在夏季高温时段,仓房需要具备高效的隔热能力,阻止外界热量大量传入。若仓房隔热性能不佳,仓内温度会急剧上升,仓内温度会频繁波动,加速小麦的呼吸作用,促使其生理活动加剧,消耗更多干物质,引发小麦水分的重新分布,严重威胁小麦的储藏安全,导致品质下降水分流失,增加了储藏损耗。
2.2 当地仓房类型及现有隔热措施
房式仓构造相对简单,应用广泛;筒仓则具有储存量大、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在现有隔热措施方面,部分房式仓的仓顶采用彩钢板材料,彩钢顶材料的隔热系数在0.2 - 0.5W/(m·K) ,为增强隔热效果,会在彩钢顶上方或下方增设隔热材料,如铺设隔热棉。墙体部分,像部分50公分厚度的仓房墙体采用隔热砖,其隔热系数约为0.1 - 0.2W/(m·K) ,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外界热量传入仓内。门窗部位,常使用双层玻璃搭配气密胶条,门的隔热系数大致在0.3 - 0.5W/(m²·K) ,窗的隔热系数在0.2 - 0.4W/(m²·K) ,以此减少热量通过门窗缝隙传递。这些隔热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界气候对仓内小麦储藏环境的影响,但仍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第四区复杂的气候条件,保障小麦的安全储藏。 如图1所示:
3、仓房不同部位隔热性能对小麦储藏损耗的影响
3.1 仓顶隔热性能的影响
在夏季,外界气温高达35℃以上时,太阳辐射强烈,热量大量传递。若采用彩钢板仓顶,由于其隔热性能欠佳,大量热量会快速传入仓内,使仓内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3 - 5℃左右。高温环境还会加快小麦的新陈代谢速度,致使其水分散失加剧,一般每升高1℃,水分散失速率可能增加0.1 - 0.2g/kg·d。从虫害滋生角度看,高温环境为害虫的繁殖和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害虫在适宜的温度区间(如25 - 30℃)内繁殖速度加快,仓内温度升高可能促使害虫的繁殖周期缩短1 - 2天,导致害虫数量迅速增多,对小麦造成直接侵害,影响小麦的品质和容重。
3.2 墙体隔热性能的影响
隔热性能良好的墙体能有效阻隔外界热量的传入和内部热量的传出,维持仓内温度的稳定。当墙体隔热性能不佳时,外界温度波动会对仓内小麦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在第四区,夏季昼夜温差可达10 - 15℃,冬季昼夜温差也有5 - 10℃。若墙体隔热效果差,在白天高温时段,大量热量传入仓内,使仓内温度升高,加快小麦的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小麦的陈化速度会明显加快,温度每升高5℃,小麦的陈化指标(如脂肪酸值)可能每月增加1 - 2mgKOH/100g。而在夜晚温度骤降时,仓内温度随之降低,导致小麦水分迁移,在粮堆内部形成湿度梯度,可能引发局部结露现象。外界温度的频繁波动还会使小麦的细胞膜结构受到影响,降低其对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3.3 门窗隔热性能的影响
在夏季高温时段,外界热量会持续通过门窗涌入仓内。据相关研究,夏季白天室外温度可达35℃以上,若仓内初始温度为25℃,隔热性能差的门窗会使仓内温度在3 - 4小时内升高2 - 3℃。仓内温度升高,为害虫滋生繁衍创造了适宜环境。多数害虫适宜在25 - 30℃繁殖,仓内温度上升后,害虫繁殖速度加快,繁殖周期可能从原本的7 - 10天缩短至5 - 7天,导致害虫数量快速增长。大量害虫不仅直接啃食麦粒,使小麦重量减轻,还会加速小麦呼吸作用,导致品质劣变。温度升高会增加仓内空气相对湿度,为霉菌生长提供条件。在28 - 32℃、相对湿度75% - 85%的环境中,霉菌大量滋生。霉菌孢子在仓内扩散,附着在小麦表面后萌发,分解小麦营养成分,使小麦表面出现霉变斑点,产生异味、变色,严重降低小麦品质,造成大量损耗。 如图2所示:
3.4 地笼口隔热性能的影响
地笼口在仓房通风时,对调节仓内气流、均衡粮堆温湿度起着关键作用,但它也是热量传导的隐患点。日常中,橡胶密封垫是地笼口常用的隔热材料,其弹性和隔热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热量传导。一旦地笼口隔热性能不佳,夏季高温时,外界热空气便会大量涌入。仓内整体温度28℃时,地笼口附近区域温度可能飙升至32℃以上。这会破坏仓内温度均匀性,致使粮堆气流紊乱,引发水分向该地笼口附近聚集,相对湿度可达80% - 85% 。高湿度环境促使小麦呼吸作用增强、发热,进而加速霉变,形成危害小麦储存的恶性循环。
4、提升仓房隔热性能以降低小麦储藏损耗的策略
4.1 优化仓顶隔热设计
优化彩钢仓顶隔热,可选用水性反射隔热涂料,其高反射率特性使它能反射大量太阳辐射热。施工时,先将仓顶表面的灰尘、油污清理干净,保证表面平整干燥,接着用喷涂或辊涂的方式均匀涂抹,涂层厚度保持在0.3 - 0.5毫米。同时,在仓顶下方铺设玻璃纤维隔热棉,它的导热系数在0.03 - 0.04W/(m·K) 。根据仓顶尺寸裁剪并紧密铺设,厚度控制在5 - 10厘米。经此优化,仓顶隔热系数从0.2 - 0.5W/(m·K)提升到0.1 - 0.3W/(m·K) 。夏季高温时,优化前仓内温度几小时可能升高3 - 5℃,优化后仅升高1 - 2℃,极大减少了外界热量传入,有效降低小麦储藏损耗。
4.2 改善墙体隔热性能
在粮仓墙体应用时,采用菱镁隔热板进行隔热处理。菱镁隔热板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低,隔热效果突出。施工时,先对墙体进行基层处理,确保墙体表面平整、清洁,无杂物和油污,以增强隔热板与墙体的粘结力。然后根据墙体尺寸定制2公分厚度的菱镁隔热板,并在墙体基层涂抹专用粘结剂,将隔热板均匀粘贴在墙体上,板与板之间紧密拼接,缝隙处用密封胶填充,避免空气进入影响隔热效果。施工完成后,对隔热板表面进行防护处理,如涂抹防水或防火涂层,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通过采用菱镁隔热板进行隔热处理,墙体的隔热系数可从原有的0.1 - 0.2(W/(m·K))降低至0.03 - 0.05(W/(m·K)),有效提升了墙体的隔热性能,降低了热量传递。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不同隔热处理方式对仓房隔热性能的影响,表1列出了仓房不同部位在采用不同隔热材料和处理方式前后的隔热系数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优化隔热设计能够显著提升仓房的隔热性能,降低热量传递,从而减少小麦储藏过程中的损耗。
4.3 增强门窗隔热效果
三防检粮门通过其独特的材质和结构设计,显著提升了门窗的隔热性能。窗框采用2.5mm厚的镀锌方管,规格为60mm×80mm,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窗扇则使用40mm厚的双白夹层彩钢复合板,夹层填充自熄聚苯乙烯材料,泡沫比重≥12kg/m3,这种材料不仅隔热性能优异,还能有效阻燃。此外,三防检粮门的密封性设计也是隔热效果的关键。窗扇四周采用0.6mm厚的镀锌板翻边扣槽,搭配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条,这种密封条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老化性能,能够紧密填充门窗缝隙,减少热量通过缝隙传递。同时,窗户外侧安装了80目钢制防虫网,不仅防止害虫和鸟类进入,还能进一步增强隔热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三防检粮门的隔热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普通门窗相比,其隔热系数可降低至0.1 - 0.2 W/(m²·K),有效减少了外界热量对仓内环境的影响。这种设计不仅在夏季高温时能有效降低仓内温度,减少粮食呼吸作用和品质劣变,还能在冬季防止仓内温度过低,保障粮食的安全储藏。
结语
仓房隔热性能对小麦储藏损耗影响显著,优化隔热设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通过深入分析河南地区气候特点与仓房现状,明确了仓顶、墙体、门窗、地笼口等部位隔热性能对小麦呼吸作用、虫害滋生、霉变等问题的影响机制。提出优化仓顶隔热设计、改善墙体隔热性能、增强门窗隔热效果及完善地笼口隔热措施等策略,可有效降低隔热系数,稳定仓内温度,减少小麦储藏损耗,提升储粮质量与经济效益。未来应持续关注隔热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结合不同地区气候条件,进一步完善仓房隔热体系,为粮食安全储藏及降低损耗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0).粮食仓房分类分级:LS/T 1235-2024[S].中国标准出版社,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