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幼儿园大班数学区域材料投放策略

作者

王静

缙云县东渡实验幼儿园

[摘 要]由于教师对数学领域核心经验认识的偏差和投放材料层次性不清晰,幼儿对数学区域活动的兴趣受到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死板,难以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关注教师在材料投放过程中对数学区域学习目标的理解,采用多种形式增强材料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并提升教师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进一步完善大班数学区域材料投放策略。

[关键词]  大班;数学区域;材料投放;策略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材料的投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幼儿园在数学区域的材料投放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目标不明确和过程不适宜。例如,教师们对于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材料投放过于随意;游戏的目标不明确,操作材料缺乏必要的指引;此外,材料的难易程度没有适当的挑战性,使得幼儿们无法持续保持兴趣。鉴于这些问题,笔者以大班数学区材料投放为例,浅谈教师在材料投放时应采取的指导策略。

一、梳理核心经验,凸显教育目标

幼儿通过游戏式区域活动体验数学乐趣,是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将数学学习融入有趣或真实的游戏材料中,能激发幼儿兴趣,利用已有知识,巩固新知,赋予其意义。教师掌握数学核心经验和幼儿发展规律后,数学活动区域材料才能充分发挥教育价值。

例如“5、6以内数的组成”,核心经验即是对数的分合的理解,是大班上学期幼儿数学学习的难点,也是理解简单运算的基础与桥梁。针对“5、6以内数的组成”这一内容,我们设计了两种玩法:

玩法一:小兵占地盘

活动目标:积极参与分合,能将5(6)个物体分成不同的2份,体验数量的可分性。

游戏玩法:两人一组,轮流掷骰子,第一次根据骰子上的数字放小兵的个数,第二次根据骰子上的数字判断是否能和前一个数字组成5或者6,如果可以,则放上小兵,占领地盘并继续掷骰子;如果不可以则将骰子给对方。当小兵用完后判断谁占领的地盘多则为胜。

玩法二:动物来争“5”

活动目标:能不受不必要因素干扰,理解数的组成关系。

游戏玩法:两人同时出牌,出示的动物组合数量为5抢铃,正确者收走牌,若错误罚出牌。谁的牌先用完谁输。

幼儿学习经验与发展领域的获得,往往受制于操作材料的特性及其所引导的活动形式。故而,操作材料需隐含适宜幼儿操作的活动目标。在设计操作材料时,我们应以目标为导向,将教育目的和要求融入材料的制作中,并根据幼儿的需求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规划投放要点,提升内容的操作性

(1)情境中趣操作

让幼儿在情境中自然操作,不仅能够提升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认知水平亦可得到提升。例如,在“小兵占地盘”的活动中,通过设置占山为王的情景,教师提供的操作卡引导幼儿在观察中进行记录。又如在‘朋友的生日派对’活动中,以小猫的生日为背景,幼儿需根据礼物的特征——颜色、大小——将其组合成6。幼儿在情境游戏中操作材料并进行探索。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基本的数学概念,还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质量中优操作

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需特别强调数量关系和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以便幼儿在与这些材料的互动中,能够充分关注即将学习的数学关系。使动作明确指向某种数学关系,积极感知并深入理解其具体内涵。为避免操作材料中的非本质属性对幼儿的理解与把握造成干扰,进行分类活动时,必须首先明确活动的目标维度,即是单一的大小、形状、颜色,还是多个维度的组合。明确后才能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避免过于复杂的干扰,当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也不应完全去除所有干扰,以免造成没有任何困难的操作。教师在选择和准备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适宜性和多样性,确保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注意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伤害。

三、优化投放策略,提高活动实效

(1)投放注重层次性

操作材料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即在设计和投放操作材料时,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及其“最近发展区”,以确保材料的难易程度适当,能够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

例如,在“动物来争5”的游戏中,我们使用日历本制作可以随意翻页的道具,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以先从5的组成开始游戏,而能力较强的孩子则可以直接跳过5,尝试挑战“动物来争6”,以此类推,孩子们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挑战更高的数字,如7、8、9。

(2)投放注意适宜性

适宜的数学操作材料如同磁石,吸引着幼儿全心投入,然而,何为真正的“适宜”呢?应指向目标并能针对幼儿个体差异设置难易层次。适宜的操作材料既有助于教师深度观察幼儿的游戏与操作,又有助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得到发展。

区域时间,六六选择了数独这个游戏,过了一会儿他又准备收起来放回去,我走过去问:六六,怎么不玩啦?六六看着玩具说:我玩过好几次都不成功,这个玩具我一定玩不成功了,每次玩都不能完全正确。我略作思索,随即调整了数独游戏的难度,将挑战重重的9宫格温柔地降级为6宫格。并说:“恩,这个数独好像是有点难,连老师也玩了好久,现在调整一下,你要不要再试试看?”真的吗,那我再试试。

六六又回到了桌子上认真思考起来,大约五分钟,我看他手上剩下的数字就只有十多块了,我又走过去说:“哇,已经很厉害了,如果你今天玩到只剩下5块就已经算是成功了。”他顿时又有信心了。几分钟后,六六兴奋地拉着我的手急切地领我到游戏处,我一连验证了好几遍,他真的成功了。尽管过程充满挑战,但每一次成功后洋溢在他脸上的喜悦都让他感到无比满足。

教师在幼儿与操作材料的互动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密切观察并评估这些互动是否有助于达成预设教育目标。如果幼儿对某种材料失去兴趣或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材料的难度。

(3)投放注重趣味性

大班幼儿已经有竞技的需求,投放富有趣味的竞技数学游戏,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有效提高幼儿操作材料的积极性。

例如“6的组成”这个知识点原本投放到区域中的材料只是简单的纸牌,让孩子去凑成6,一段时间过后发现材料很快被冷落,经过老师们的研讨,在6的组成这个核心经验不变的前提下设计出了一个有趣好玩并且有竞争性的趣味游戏“动物来争6”。亮点在于抢答器,孩子们非常享受拍抢答器的那一下, 2人或3或4参加游戏,喊321,大家同时出牌,按铃抢答,如果牌上的动物加起来等于6的话可以把牌子拿走,答错地把牌子先放旁边的盒子里,到最后谁的牌子多谁就胜利!此类游戏既能点燃幼儿心中的竞争意识,又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

数学区域材料的投放应富有趣味性,如同“营养液”一般,让幼儿在互动中汲取数学知识的养分。适宜的材料则如同“催化剂”,促进幼儿更自主地探索数学世界。只有遵循适宜性、多样性、层次性和操作性等基本原则,结合具体策略进行实践操作,才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环境。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适应孩子们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