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焦炉工艺优化与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张彬彬 李媛
包钢股份煤焦化工分公司014010
摘要:本研究聚焦炼焦焦炉工艺,详细分析现有工艺弊端,深入探讨通过工艺优化与引入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实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提升生产效率的目标。研究全面剖析各类优化措施及技术的可行性与应用效果,为炼焦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炼焦焦炉;工艺优化;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引言
在工业领域,炼焦行业凭借其产品对钢铁、化工等产业的支撑,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当下,传统炼焦焦炉工艺能耗高、污染严重,不仅让环境承载重压,还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面对这些挑战,开展相关研究迫在眉睫。
一、炼焦焦炉工艺现状分析
1 传统炼焦焦炉工艺流程
传统炼焦焦炉工艺流程包含多个关键环节。首先是装煤,将经过预处理的配合煤通过装煤车装入炭化室。接着进入炼焦阶段,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炭化室内的煤在高温作用下发生热解反应,逐步形成焦炭。随着炼焦过程推进,生成的荒煤气经上升管、集气管等设备收集。最后是出焦环节,当焦炭成熟后,由推焦机将其从炭化室推出,经拦焦车导入熄焦车,再进行熄焦处理,至此完成整个传统炼焦流程。
2 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
现有炼焦工艺在环保、能源利用及生产效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环保上,装煤和出焦过程易产生大量粉尘与有害气体排放,如苯并芘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大。能源利用层面,传统工艺能源转化率较低,大量能源在炼焦过程中以余热等形式浪费。生产效率方面,炭化室的结焦时间较长,制约了整体产能提升。同时,现有工艺设备老化,维护成本高,也不利于炼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炼焦焦炉工艺优化策略
1 优化配煤技术
1.1 配煤原理与影响因素
配煤原理是将不同煤种按特定比例混合,利用各煤种优势互补,以生产出满足质量要求的焦炭。煤种的变质程度是关键影响因素,变质程度高的煤,固定碳含量高,能为焦炭提供强度基础;而变质程度低的煤,挥发分高,可改善粘结性。煤的粘结性也至关重要,粘结性好的煤能使配合煤在炼焦过程中更好地相互结合,形成致密结构的焦炭。此外,煤的灰分、硫分等杂质含量也影响配煤,杂质过高会降低焦炭质量,因此需综合考量各因素来确定配煤方案。
1.2 基于精准配煤的工艺优化
基于精准配煤的工艺优化,借助先进的检测与分析技术,如近红外光谱分析,可快速准确测定煤种的各项指标,为精准配煤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依据焦炭质量目标和煤种特性,精准计算各煤种的配比。这种精准配煤能显著提升焦炭质量稳定性,减少因配煤误差导致的焦炭质量波动。同时,可优化炼焦过程,降低结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根据市场对焦炭质量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配煤方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炼焦焦炉工艺的高效、优质运行。
2 改进加热系统
2.1 新型加热技术原理
新型加热技术致力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加热均匀性。以富氧加热技术为例,通过向燃烧空气中掺入适量氧气,提高燃烧反应速率与温度。这一原理基于氧气能促进燃料更充分燃烧,减少不完全燃烧产物,降低废气中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同时,蓄热式加热技术利用蓄热体在加热阶段储存热量,在冷却阶段释放热量预热助燃空气或煤气,实现余热回收,提高能源利用率。此外,精准温度控制技术借助传感器实时监测炉内温度,通过自动调节燃料供给量与空气配比,确保加热过程稳定,避免局部过热或加热不足,提升焦炭质量的一致性。
2.2 加热系统优化实践案例
某大型钢铁企业对其炼焦焦炉加热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引入蓄热式加热装置,在炉体两侧安装蓄热室,内置陶瓷蓄热体。经改造后,加热煤气消耗降低了 15%,废气排放中氮氧化物含量减少 20%。同时,该企业采用智能温度控制系统,通过炉内分布式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反馈至中控室,自动调整加热煤气流量与空气阀门开度。这一举措使得焦炉横排温度均匀性大幅提升,焦炭 M40 指标提高了 3 个百分点,M10 指标降低 2 个百分点,显著提升了焦炭质量,增强了企业产品竞争力,也为行业加热系统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3 优化炼焦操作流程
3.1 装煤操作优化
装煤操作优化旨在提升装煤效率与装煤均匀性。传统装煤过程易出现煤料偏析,影响炼焦效果。如今,采用新型装煤设备,如带有布料装置的装煤车,能在装煤时对煤料进行合理分布。在装煤前,对配合煤进行预粉碎和混合处理,使煤粒大小均匀,改善其流动性。同时,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准控制装煤量,避免装煤过多或过少。优化后的装煤操作可减少炉内煤料空隙,提高煤料堆积密度,促进炼焦过程均匀进行,降低焦炭裂纹率,提升焦炭质量。
3.2 结焦时间调控
结焦时间是影响焦炭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煤种特性、炉温变化以及焦炭质量要求,精准调控结焦时间。对于变质程度高、挥发分低的煤种,适当缩短结焦时间,防止焦炭过火,保证焦炭强度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而对于变质程度低、粘结性差的煤种,则适当延长结焦时间,使煤料充分热解和缩聚,形成高质量焦炭。
三、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1 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是炼焦焦炉节能减排的关键一环。在炼焦过程中,大量余热存在于荒煤气、烟道气以及红焦之中。针对荒煤气余热,采用热管换热器,将荒煤气的热量传递给循环水,产生热水或蒸汽,用于厂区供暖或发电。烟道气余热回收则通过安装余热锅炉,利用烟道气的高温加热水,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提高能源利用率。对于红焦余热,采用干熄焦技术,以惰性气体为载体,吸收红焦热量,再通过余热锅炉将热量转化为蒸汽用于发电。
2 污染物减排技术
污染物减排技术主要聚焦于减少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粉尘治理方面,采用高效的布袋除尘器,对装煤、出焦等环节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过滤,除尘效率可达 99% 以上。对于二氧化硫,通过在炼焦煤中添加固硫剂,使煤中的硫在燃烧过程中转化为固态硫化物固定在焦炭或炉渣中,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在氮氧化物减排上,采用低氮燃烧技术,优化燃烧器结构,控制燃烧过程中的空气过剩系数,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生成。此外,还可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利用氨气等还原剂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进一步降低排放浓度。
3 能源管理系统应用
能源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炼焦焦炉能源消耗的精准监控与优化。通过在生产设备上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水、电、气等能源的消耗数据,并传输至能源管理中心。系统运用数据分析算法,对能源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找出能源浪费环节和节能潜力点。例如,通过分析加热系统的能源消耗曲线,发现夜间加热负荷过高,可据此调整加热制度,降低能源消耗。
四、总结
本研究围绕炼焦焦炉工艺展开,全面剖析现存问题,积极探索工艺优化路径,引入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力求降低能耗与污染,提升生产效率,为炼焦行业迈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引。
参考文献;
[1]王秀.焦炉智能自适应加热系统在炼焦工艺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11+268.
[2]杨光喜,王惠.捣固炼焦扩建工程的工艺优化[J].燃料与化工,2009,40(06):13-15.
[3]杨变玲,牛军旗.捣固装煤工艺优化设计与方案设置[J].山西冶金,2009,32(0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