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个性化教育理念下技师学院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杨玉婷

大理技师学院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个性化教育理念注重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个性化教育理念强调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符合自身发展的学校方案,旨在培养出具备全面素质的音乐人才。本文将从个性化教育的独特视角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然后,当前技师学院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提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构建形式展开深入分析,以此重塑技师学院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生态。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技师学院;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创新

前言: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集音乐多科知识与综合技能为一体的、正在蓬勃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将个性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改革,代表就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化改革,摒弃以往的教学中,忽视学生个体间差异的问题,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音乐基础、学习兴趣及未来职业规划,设计出既符合普遍教育难点又兼顾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案。

1.个性化教育理念

个性化教育理念是一种深具远见的教育观念,核心目标在于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的全面发展。个性化教育理念以尊重差异作为教育重要的基础,强调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全面推动个人实现自由而充分地成长。在个性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而是一场发掘自我探索的旅程。回顾当今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以往沿用传统教育方式开展“批量生产”思维所带来的严重影响。比如说,在许多技师学院中,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趋于同质化,缺少创新,依照规格相似的标准批量培养学生,限制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而个性化教育正是应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改革方向摒弃“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关于每位学生的独特需求和潜力,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使其演变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1]。

2.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素

2.1转换理念

若想全面地推动教育持续进步,最关键的举措就是转变现有的教育思想理念。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教师本位”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主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需要充当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被动地进行学习。不仅抹杀学生的主动参与感,随着单向传递的教学流程,教育互动性也很会因此受到严重的限制,最终,难以有效实现有效的教育目标。

2.2激发潜能

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激发自身的未来发展潜能,不断树立正确的个人目标。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兴趣所在,找到他们在知识上的具体兴趣,激发潜能,使学习成为内心深处的愉悦旅程,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是极为重要的能力。

2.3做好资源开发与管理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资源,多来源于学校所提供的教材和教具。然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原有的教育格局。如今,学生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接触到最新的教学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拓宽了学生现有的学习边界。个性化教育的融入,正好契合了网络教育的发展需求,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2]。

3.个性化教育理念下技师学院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3.1构建信息库

在当代音乐教育持续深化背景下,需要着重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发展需求,做好教学方案的制定工作。

第一步,通过多渠道手段来评估学生在音乐学习领域的需求。然后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测验表现,随后,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结合相应的音乐比赛的参与成果,最终形成一个多维的音乐学习评估体系。

第二,在建立基本的音乐学习状态评估体系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搜集、记录学生的音乐特长,深度挖掘学生在音乐创作上的才能,从音乐风格鉴赏开始,挖掘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的快乐。这些详细的记录,将成为教师教育活动开展的宝贵经验,助力他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音乐教学方案。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如数学、科学、文学等的成绩,勾勒出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潜在的发展趋势[3]。为了让整个数据收集过程呈现出体系化,就需要围绕收集的内容设定相应的收集标准化。比如可以针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有序地整合和核对,防止因数据格式的差异等相关问题,引发信息失真。并且,在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存储过程中,各教育机构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管理体系,保护好学生的隐私。

3.2设置个性化培养方案

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个性化教育理念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如何通过需求诊断、聚类分析及关键点把握等步骤,实现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当前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第一,相关的教育可以先利用现代大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洞悉学生的群体特征,判断学生的独特潜能。比如说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音乐特长、学习风格、学习动态等多个维度数据的考量,了解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这些特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计划。例如,采取“补救性”“拓展性”或“延伸性”等个性化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特定需求。

第二,在聚类分析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潜能评测以及教学轨迹数据进行聚类对比,将学生分为不同类型,然后,为每种类型学生,匹配相应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定符合学生认知的、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传授即兴伴奏的技巧,相关教学的内容也可以与学生的实际水平高度契合,整体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显著。

第四,准确抓住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关键点,是实现个性化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易错点,设计匹配响应的教学方案,然后,将教学方案与计算机系统结合,打造成微课视频,然后,将复杂的知识点以清晰、简明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课程的内容需要通俗易懂且生动有趣。同时,挑选钢琴即兴伴奏中的重难点进行微课设计并融入教学实践,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给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3.3打造教学平台

打造个性化教学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利用课堂资料,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维度进行分类,并围绕这些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随后,借助大数据,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偏好,推荐最适合的课程资源,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目标。学生在该平台上,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分享个人的学习进度,教师在该平台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即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随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平台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有效监控他们的学习进展,并进行个性化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开展即兴演示、互动练习等相关活动,增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随后,定期更新教学资源和相关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最新学习需求。

结语:技师学院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是一项需要教师、学生与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努力的系统性工程。只有通过三方的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能力的音乐人才。随着时代的推移,音乐教育的内涵也将不断丰富,教育模式也需相应调整更新,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的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升,最终为我国音乐事业的持续进步,贡献出更多智慧力量。

参考文献:

[1]彭翔.数字技术赋能技师学院“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探索与实践[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5,(01):40-43.

[2]张笑笑.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思政教学的应用[J].当代音乐,2025,(01):25-27.

[3]魏哲渊.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及实践策略[J].艺术品鉴,2024,(35):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