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林业植物根茎部病害高效防治技术研究

作者

李巧宁

陕西省子长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陕西子长 717300

摘要:健康的林业植物不仅能构建起稳定的生态系统,还能为社会公众带来清新的空气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林业植物种类繁多,病虫害的发生类型也复杂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植物的生长与生态功能的发挥。在诸多病虫害中,枝干、茎部及叶片等处的病虫害较易察觉,防治难度也相对较低。但根部病害却难以用肉眼及时察觉,病害种类也难以准确鉴别。一旦根部遭受严重病害,植物便会枯萎死亡。因此,探讨林业植物根茎部病害的有效防治手段,对林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林业植物根茎部病害问题日益凸显,给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带来了严峻挑战。根茎部病害具有隐蔽性强、潜伏期长、防治难度大的特点,一旦爆发,往往会对林业植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深入研究林业植物根茎部病害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以及高效防治技术,对于保障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林业植物根茎部病害的防治技术,以期为林业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助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林业植物根茎部病害的特点

根部和根茎部位置的皮层腐烂是当前林业植物根部病害的主要表现特点,一般会有白色菌丝、菌核以及菌素等形成。有些林业植物的根部和根茎部因呈现瘤状,当根部受病原菌侵袭后,在维管束定植时,会抑制植株水分和养分供应,最终造成植株因缺水缺养分而枯萎死亡,部分根部或干基部腐朽。极少数植株的根茎部病害可通过植株地面部分判断,如叶片发育迟缓、变黄、变小,或落叶、矮化等。非侵染性、侵染性都属于林业植物根茎部病害感染的主要方式,且引起根茎部病害发生的因素较多。例如,灌溉、施肥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植物无法适应种植区域内土壤的pH值;感染了真菌、细菌和线虫等。大部分根部病原体是土壤中常见的微生物,拥有广泛的寄生范围以及较强的腐生能力,在土壤中繁殖生存后几乎无法根治。与其他位置病害相比,根部病害无法被及时诊断。通常在病害发病初期阶段,土壤上方的林业植物不会有任何症状表现。当植物整体出现显著症状变化时,表明病害问题较为严重,即根部基本已因病菌侵害而死亡。

2 林业植物根茎部病害来源

林业植物根茎部所感染的病原体来源范围较广,如土壤原有病菌、病残体存留等,且这些病原体会借助雨水、灌溉、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间的直接接触等形式进行传播和扩散。根线虫依靠主动侵染的形式传播。苗木移栽过程中,也会导致远距离的病原体传播。与此同时,病原体在对植物根茎部侵害时,主要通过根茎部的伤口,或直接通过表皮层向根部内侵害。不同的病原体和植物类型等都会影响到实际病害的潜伏期,一般情况下,对于一年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来说,根茎部病害的潜伏时间较短;对于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来说,根茎部病害的潜伏时间较长。

3 林业植物常见的根茎部病害防治方法

3.1 根腐病

发生规律:林业植物中,草坪草类、一品红、雪松、郁金香等常发生根腐病。根腐病主要分为细菌性根腐病和圆斑根腐病两种类型,细菌性根腐病是细菌病害,圆斑根腐病是真菌病害。常见病原体有镰刀菌、腐霉菌、离蠕孢菌、立枯丝核菌、腐皮镰刀菌等。植物出现根腐病时,受病原菌影响的位置会有肿瘤形成,大小不一,呈核桃状或豆粒状。病害发作后植物会变得矮小,叶片逐步黄化并脱落,严重的病害问题还会导致皮层坏死、剥离,造成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重视对土壤环境的改良,日常管理时定期检测土壤实际理化性质,结合检测结果采取针对性改良措施。如改良pH值可通过施肥实现,借助深耕细作增强土壤透气性,激发土壤中生物活性,使有机物快速分解,达到养分供应和降低根腐病发生风险的目的。若林业中出现病死植物,需及时移除,开展杀菌处理工作后进行补植。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根腐病时,一般在植物种植前,在土壤内使用甲霜恶霉灵、多菌灵等药剂消毒;根腐病发生后,利用灌根方式使用甲霜恶霉灵以及铜制剂等。

3.2 根朽病

发生规律:梨树、杨柳、榆树等林业植物有较高的根朽病发生风险,主要原因是蜜环菌感染。侵害植物根茎部后,根部皮层逐步腐烂。针叶类树木品种根茎处感染该病菌后会有流脂情况。梨树受到病菌侵袭后,根茎位置腐烂后会出现白色扇形菌丝层附着在腐烂皮层处的现象。土壤上层植物部分枝叶随着病情加剧逐渐变为黄色,部分枝叶形状变小、脱落,致使树木稀疏,严重的会枯死。引发根朽病的病菌在患病植物根部或土壤中以菌丝体或根状菌素的形态越冬,患病根部或残留病原体同健康植物根茎接触时,病原菌会分泌粘附性胶状物质,形成小分支并向健康根部侵入。根茎位置有伤口时也会为病菌侵害创造条件,病菌实体产生担孢子后借助空气流动广泛传播,在树木残根位置附着,外界气候环境合适时,附着的孢子形成新的菌丝侵染其他植物根茎。施肥位置不合适是造成根朽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施肥过程中肥料距离植物主干较近或施肥量过大时,皮层会腐烂,增加根朽病病原菌侵入风险。

防治方法:雨季确保林业内排水及时性,避免积水损伤根茎部,增加病害侵入风险。日常养护建立在施肥位置合适的基础上,增加磷钾肥、有机肥和微肥的施加量。林业植物有根朽病发生时,将发病植物病根全部清理干净,处理整条腐烂根时在根基位置进行切除,刮除患病位置,在挖出的坑洞位置加入1%-2%的硫酸铜溶液消毒处理,或依照1:50的比例使用40%五氯硝基苯粉对药土进行配置,在根部位置均匀施撒。药物使用量与植物生长年龄相结合,保证药量科学性,如防治大树根朽病时,每10a使用0.25kg左右的药量。还可采取物理手段防治根朽病,通过人工摘除蜜环菌子实体处理和控制传播源。

参考文献:

[1]和海燕.山西马厂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1):55-56.

[2]杨景娟,郭光喜,唐先锋,等.东平县农作物根茎部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吉林农业,2013,(1):71.

[3]苏子峰.辣椒根茎部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201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