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土方填筑施工技术实践探析
冯爱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836099
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土方填筑施工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探析,深入探讨土方填筑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土方填筑施工技术;实践
引言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填筑是一项基础且至关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土方填筑施工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其技术要点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1.土方填筑施工的基本原理
土方填筑施工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通过运输和堆填土方材料,将地表或地基的高低差填平,以达到平整地面的目的。在进行填筑土方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土方的材料特性,例如土的类型、湿度、颗粒大小等,以及堆填方式,比如分层填筑、压实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填筑土方的质量和效果。此外,土方的压实性也是施工中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通过适当的压实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密实度,从而确保填筑后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沉降或变形问题。因此,土方填筑施工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还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水利工程施工中土方填筑施工技术
2.1.测量放线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测量放线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运用先进的GPS测量技术、全站仪、水准仪等专业设备,可以迅速而准确地获取到工程区域的大地坐标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精确测量建筑物的轴线、轮廓线、高程等关键参数至关重要,它们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和准确的参考依据。特别是在堤防填筑的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以施工坐标控制点为基准,对水准控制点、中线和边线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详细的标记。在实际操作中,打边桩之间的间距通常设定为0.4m,以确保施工的精确性。此外,为了更清晰地标示出填方的边界,施工人员还需要在施工断面处撒上生石灰,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到填方的范围,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
2.2.基底平整
基底平整是土方填筑施工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开始进行基底平整压实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彻底清理基底表面的杂质和杂物,以确保基底的干净整洁。随后,必须使用专业的压实设备对基底进行反复多次的碾压作业,以达到施工要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在完成压实工作之后,还需要对基底的抗压性能进行细致的检验,只有当检验结果符合标准时,才能继续进行后续的施工步骤。基底填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而基底填筑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压实的质量是否与施工要求相一致。因此,对于压实质量的控制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工程标准,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3.土料摊铺技术
土料摊铺技术在土方填筑施工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和最终的工程质量。在开始摊铺土料之前,必须对填筑材料进行细致而严格的检验工作,以确保这些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完全符合既定的行业标准和要求。在摊铺过程中,施工团队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以及现场的地形条件,选择和应用恰当的摊铺方法。例如,进占法是一种常见的摊铺技术,它要求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指定的区域进行土料的铺设。此外,施工人员必须严格监控铺料的厚度和均匀性,以保证土层的平整度和压实效果。通常情况下,每层松铺的厚度应该控制在20到30cm之间,之后再进行分层摊铺、平整和碾压工作,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对于黏性土料,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需要彻底清理土料中的砂石等杂质,确保土料的纯净度,从而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和质量。在摊铺过程中,还应注意土料的含水量。一般来说,土料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进行摊铺和压实,可以获得最佳的压实效果。因此,施工团队需要定期对土料进行含水量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施工策略。如果含水量过高,可能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晾晒或添加吸水材料;如果含水量过低,则可能需要适量加水,以保证土料的最佳状态。
2.4.填筑压实技术
填筑压实技术是土方填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压实作业时,必须借助于碾压机械,按照平行线的方式进行碾压行走,这样做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漏压和欠压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碾压作业可以采取分段施工的方式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碾压的长度不宜选择过短,一般而言,长度应该保持在0.5m以上,而垂直于作业方向的长度则建议保持在3m左右。在进行压实施工时,应严格遵守“薄填、慢驶、多次”的施工原则,即在填土时要尽量薄一些,行驶速度要慢一些,而且要多次重复碾压。在碾轮的重量选择上,应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即开始时使用较轻的碾轮,随着施工的深入逐渐增加碾轮的重量。碾压的方向应从两边开始,逐渐向中央进行,确保每次碾压时都有15至25cm的重叠部分,以保证压实效果的均匀性。另外,对于那些由于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无法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压实的特殊地段,可以考虑使用打夯设备来进行压实作业,以确保施工质量。在填筑压实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含水量的控制。土壤中的含水量会直接影响压实效果,若含水量过高,土壤会变得过于松软,不易压实;若含水量过低,土壤则会变得过于干燥,容易形成裂缝,影响整体的稳定性。因此,在施工前应对土壤进行含水量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土壤处于最佳的压实状态。此外,填筑压实技术的实施还需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填筑压实时,需要采取特殊的压实工艺和措施,以防止土壤在压实过程中发生湿陷变形,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填筑压实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土方填筑施工的核心环节,其施工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确保填筑压实技术的正确实施和有效应用。
2.5.土方填筑技术综合应用
土方填筑技术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涵盖了众多的环节和方面,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当严格遵循就近取料、挖填结合、均匀施工的原则,合理科学地规划出料场的位置,严格把控填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以确保填筑效果达到最佳。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施工的时间和成本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配,以期将工程的施工造价降到最低。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他们需要对土方填筑施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和各项参数进行严格的把控,例如对压实度、含水量等关键参数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这些参数都符合施工要求,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土方填筑施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对测量放线、基底平整压实、土料摊铺、填筑压实等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土方填筑的施工效率,还能有效保障填筑质量,减少后期维护和修复的成本。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继续加强对土方填筑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
参考文献
[1]余道锋.水利工程施工中土方填筑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18):92-93.
[2]段波.水利工程施工中土方填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建材,2020,46(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