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改进策略
李艳芬
甘肃省泾川县城关学区茂林小学 甘肃省 泾川县 7443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稳定的知识体系。单元教学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如果缺乏整体规划,学生容易将知识片面化,导致理解零散,难以建立系统认知。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基于核心概念的整体教学策略,希望为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改进策略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核心概念;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引言:核心概念能够贯穿整个单元,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完整的数学思维框架。整体优化单元教学则需要基于核心概念进行科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连贯性,让知识的学习更具系统性。因此,研究如何在核心概念统领下优化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聚焦核心,构建概念网络
构建概念网络时,教师需要明确核心概念与相关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在整体框架下掌握数学内容。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概念间的关联,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概念网络的构建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概念的建立、深化和拓展。在概念建立阶段,教师要强调核心概念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在概念深化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概念拓展阶段,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单元时,教学设计要聚焦“时、分、秒”这一核心概念,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时间单位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初期,教师需要明确“时、分、秒”的基本含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每个单位所代表的时间长度。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用简明的语言和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地理解,强调每个单位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基础关系。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将这些基本概念内化,并用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相互作用。进入概念深化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时间相关的任务,例如计算一段时间内的总分钟数、将某一时刻的时间转换为不同单位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单位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连续性,强调“小时、分钟、秒钟”之间如何形成有机的数据网络,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用提问等方式不断深化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二、整体设计,优化单元结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挑选和安排每一课时的内容,避免知识的碎片化,确保每一部分都能够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识别出核心概念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核心概念。接着,教师应在设计单元结构时,注重知识的层次性,避免知识点的跳跃性,让学生在渐进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一单元时,教师要明确“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横坐标、纵坐标、条形的长短等概念,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先用一些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图表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对统计图表的基本形式和功能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理解。此时,教师需要强调条形统计图能够用直观的形式反映数据的分布,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应设置简单的统计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条形统计图,从而加深对统计图形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并教学生如何解读不同的图表。此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条形统计图所传递的信息,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进行推理,进而培养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
三、情境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情境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强调创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情境的真实性与趣味性,确保情境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造出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的数学问题或任务。情境设计要注重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解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帮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存在,激发其主动探索解决方法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场景,例如某个家庭购买水果时,水果的数量与价格之间存在倍数关系。教师要让学生感知到倍数的概念,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果一个苹果价格是2元,2个苹果的价格是多少?再增加一个苹果时,价格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倍数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开始尝试运用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生动的情境来加深学生对倍数的理解,如展示一天内的时间安排,帮助学生理解倍数的应用,如何将时间按照一定倍数划分,来锻炼学生对倍数概念的应用能力。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要逐步拓展情境的层次,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倍数的含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情境的递进性,确保学生在情境中能够逐步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结束语:综合分析来看,教师践行以核心概念为统领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核心概念的引导,优化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另外,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结合信息技术等新兴教学方式,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沈月华.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 [J]. 数学之友, 2025, (04): 24-25.
[2]庄婉萍. 指向结构化思维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5, (04): 72-75.
[3]张瑞飞. 大概念理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J]. 家长, 2025, (02): 41-43.
[4]王锐利, 丁锐. 为单元整体教学奠基:大概念统领下小学数学教材解读 [J]. 基础教育课程, 2024, (09): 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