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作者

王震

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安徽省阜阳市阜阳市

摘要:在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教学中,实现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至关重要。传统教学常将作业与课堂分离,加重学生负担且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新课程理念强调二者统一,可减轻学生压力,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如针对阅读、识字、思维能力培养设计不同作业,使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能助力学生在课堂学习基础上,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知识、锻炼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借助辅助教材引导学生概括中心思想;识字教学时,利用辅助教材合理安排书写练习;培养思维能力方面,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种和谐统一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作业设计;课堂教学;和谐统一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教学领域,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和谐统一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意义重大。传统教学中,作业往往被安排在课外,与课堂教学脱节,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学习效果不佳。而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思维,提升语文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

一、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意义

(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将大量练习安排在课后,使得学生课后需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作业。例如,学习一篇新课文后,除了完成课本后的习题,还需完成教师额外布置的字词抄写、阅读理解练习等作业。这不仅占用学生大量课余时间,还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若将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统一,可在课堂上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减少课后作业量。如在讲解生字时,课堂上预留5-10分钟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及时巩固所学,课后学生就无需花费过多时间重复练习,从而减轻学习负担。

(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和谐统一的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能使教师依据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当教师在课堂作业中发现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理解困难时,可立即调整教学节奏,进行针对性讲解。如在学习古诗时,课堂作业中若大部分学生对诗句含义理解有误,教师可重新详细解读诗句,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需求各异。统一的课后作业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将作业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表现,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拓展性作业,如在学习完一篇记叙文后,让其尝试改写故事结局;对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着重布置巩固基础知识的作业,如字词拼写、语句仿写等。这样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完《小蝌蚪找妈妈》后,可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的作业,让学生分组扮演小蝌蚪、青蛙妈妈等角色,将课文内容演绎出来。这样的作业形式,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锻炼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使学生不再觉得作业枯燥乏味。

(二)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作业设计应遵循层次性原则,设置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的作业。以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基础作业可要求学生抄写生字词、背诵描写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的段落;提高作业可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拓展作业可鼓励学生收集关于我国其他美丽海岛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手抄报。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作业,都能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综合性原则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作业设计应体现综合性,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生活实际相结合。比如,在学习完描写四季的课文后,可设计一个跨学科作业,让学生用语文的方式描写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同时用美术的形式画出该季节的特色景物,还可结合科学知识,介绍该季节的气候特点。通过这样的综合性作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实现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策略

(一)识字教学中作业与课堂的契合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传统识字教学中,课后大量的书写作业往往让学生感到疲惫不堪,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识字作业,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树之歌》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以及书写规范后,及时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在田字格中进行生字书写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初步掌握生字的书写,课后只需进行少量的复习巩固即可,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阅读教学中作业与课堂的融合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借助辅助教材,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高度契合的作业。以学习《落花生》为例,在课堂上教师详细讲解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后,可在作业本上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让学生阅读一篇同样运用借物喻人手法的短文,然后要求学生分析文章中所借之物与所喻之人的相似之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借物喻人写作手法的理解,同时巩固课堂上学到的阅读分析技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深入剖析学生在理解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思维能力培养中作业与课堂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在学习《司马光》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当时也在场,除了司马光砸缸的办法,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相互启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具有深远意义。它不仅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还能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趣味性、层次性、综合性原则,能够让作业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在阅读教学、识字教学以及思维能力培养等各个教学环节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实现作业与课堂的深度融合,能够让教学过程更加流畅高效。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持续优化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模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亚素.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类型与实施条件[J].语文建设,2023,(12):43-47.

[2]阙小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学科作业设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149.

[3]曹越.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