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施工控制与处理的探讨

作者

张朝阳

身份证号码:130283198309294519

摘要: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与处理是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裂缝的产生与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化、荷载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施工过程中,需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对于已出现的裂缝,需根据其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控制;处理

引言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其产生原因复杂,涉及材料、设计、施工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裂缝的存在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还可能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1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1.1材料质量因素

水泥的安定性不良、骨料含泥量过高、外加剂使用不当等均可能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进而引发裂缝。例如,水泥中游离氧化钙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产生收缩裂缝;骨料含泥量过高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增加开裂风险;外加剂使用不当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硬化过程,导致早期裂缝的产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如水灰比过大,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率,加剧裂缝的形成。

1.2施工工艺问题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充分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或蜂窝,降低结构的密实度,增加开裂风险;浇筑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梯度增大,产生温度应力裂缝;施工缝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新旧混凝土结合不良,产生收缩裂缝。模板支撑不牢固可能导致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发生变形,产生结构裂缝。施工工艺问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还可能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1.3结构设计缺陷

设计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收缩特性、温度变化及荷载作用,可能导致结构应力分布不均,产生裂缝。例如,结构构件尺寸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增加开裂风险;配筋设计不足可能导致混凝土抗裂性能下降,产生收缩裂缝;未设置足够的伸缩缝可能导致混凝土在温度变化下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增加后期维修难度。

2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施工控制措施

2.1原材料选择把控

在材料选择过程中,应优先选用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水泥、骨料和外加剂。水泥应选择低热或中热水泥,减少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骨料应选择级配良好、含泥量低的材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外加剂应选择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产品,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确保水灰比、砂率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率。

2.2施工过程质量监管

施工过程质量监管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关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和振捣质量,确保混凝土密实度;浇筑过程中应避免施工缝的产生,确保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模板支撑应牢固可靠,避免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发生变形。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采取降温措施,减少混凝土内部温度梯度,降低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风险。通过严格的施工过程质量监管,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减少裂缝的产生。

2.3养护工作科学开展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条件符合要求。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水分过快蒸发,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应采取保温措施,减少混凝土内部温度梯度,降低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风险。应合理安排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后续施工。通过科学的养护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少裂缝的产生。

2.4温度应力有效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浇筑、分段浇筑等方法,减少混凝土内部温度梯度;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应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冷却水管、喷洒冷水等,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在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减少表面温度变化。通过有效的温度应力控制,可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3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3.1表面修补技术

对于宽度较小、深度较浅的裂缝,可采用表面修补技术进行处理。常用的表面修补材料包括环氧树脂、聚合物砂浆等。修补过程中,应先将裂缝表面清理干净,确保修补材料与混凝土结合良好;然后采用刮刀或抹子将修补材料涂抹在裂缝表面,确保修补材料均匀、密实;最后进行表面处理,确保修补部位与周围混凝土表面平整一致。表面修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处理不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

3.2压力灌浆修补

对于宽度较大、深度较深的裂缝,可采用压力灌浆修补进行处理。常用的灌浆材料包括水泥浆、环氧树脂等。修补过程中,应先在裂缝两侧钻孔,安装灌浆嘴;然后采用高压泵将灌浆材料注入裂缝内部,确保灌浆材料充满裂缝;最后进行封孔处理,确保修补部位与周围混凝土结合良好。压力灌浆修补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但修补效果较好,适用于处理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

3.3结构加固处理

对于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可采用结构加固处理进行处理。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粘贴碳纤维布、增设钢板等。加固过程中,应先将裂缝表面清理干净,确保加固材料与混凝土结合良好;然后采用专用胶粘剂将加固材料粘贴在裂缝部位,确保加固材料与混凝土表面紧密贴合;最后进行表面处理,确保加固部位与周围混凝土表面平整一致。结构加固处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但加固效果较好,适用于处理严重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

3.4置换混凝土法

对于严重损坏的混凝土结构,可采用置换混凝土法进行处理。置换过程中,应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凿除,确保凿除部位与周围混凝土结合良好;然后采用新混凝土进行置换,确保新混凝土与周围混凝土结合良好;最后进行表面处理,确保置换部位与周围混凝土表面平整一致。置换混凝土法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但处理效果彻底,适用于处理严重损坏的混凝土结构。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与处理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在未来的建筑施工中,应继续加强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建筑物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结构支持。

参考文献

[1]丁桂花.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2024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一).濉溪县建设工程管理站;,2024:2.

[2]董超,李佳良,廖凯,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研究[C]//《施工技术(中英文)》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2024年全国工程建设行业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2024:3.

[3]李林,何紫轩,汤嘉铖,等.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C]//《施工技术(中英文)》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年全国工程建设行业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2023:3.

[4]吕小利.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019:3.

[5]万毅.浅议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措施[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8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西安履信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