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技术驱动下集团公司动态预算模型构建路径研究

作者

李昌昕

中国石油集团共享运营公司成都中心 四川成都 610000

1.引言

在信息技术狂飙突进的当下,大数据时代全面开启。大数据技术凭借海量数据存储及高效处理分析能力,给集团公司运营管理既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预算管理作为集团管理的关键一环,传统静态预算模式已无法契合复杂多变的市场与企业战略需求。构建大数据驱动的动态预算模型,可实时呈现市场与企业动态,提升预算精准度与灵活性,意义重大。

2.大数据技术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2.1 大数据技术对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为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带来了多方面的变革。在数据获取方面,能够整合集团内外部的海量数据,包括市场数据、行业数据、客户数据以及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为预算编制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基础。在数据分析方面,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可以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预算预测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大数据技术还能实现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提高预算管理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2.2 集团公司传统预算管理的局限性

传统预算管理通常采用静态预算方式,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在预算期开始前一次性编制完成,在预算期内保持相对固定。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无法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和企业内部运营状况的动态调整,导致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偏差较大;预算编制过程繁琐,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集团公司多元化业务和复杂组织架构的需求;预算考核指标单一,过于注重财务指标,忽视了非财务指标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不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3 集团公司构建动态预算模型的必要性

鉴于传统预算管理的局限性,集团公司构建动态预算模型势在必行。动态预算模型能够根据市场环境、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的变化,实时调整预算目标和计划,使预算更加贴近实际运营情况。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动态预算模型可以实现预算编制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和质量。同时,动态预算模型能够综合考虑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建立全面、科学的预算考核体系,促进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3.大数据技术驱动下集团公司动态预算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关键要素

3.1 理论基础

动态预算模型的构建基于多种理论,包括战略管理理论、预算管理理论、大数据分析理论等。战略管理理论强调预算应与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通过预算实现战略的落地和执行。预算管理理论为动态预算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方法,如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核等环节。大数据分析理论则为动态预算模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使预算能够基于数据驱动进行决策。

3.2 关键要素

大数据技术驱动下集团公司动态预算模型的关键要素包括数据、模型、算法和流程。数据是动态预算模型的基础,包括内部业务数据、外部市场数据等,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模型是动态预算的核心,通过建立合适的预算模型,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为预算编制和决策提供支持。算法是模型运行的关键,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如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算法等,提高预算预测的准确性。流程是动态预算模型实施的保障,包括预算编制流程、执行监控流程、调整流程和考核流程等,需要确保流程的规范化和高效性。

3.3 构建原则

在构建动态预算模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战略导向原则,预算模型应紧密围绕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进行构建,确保预算能够支持战略的实施。二是动态适应性原则,模型应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变化及时调整预算。三是数据驱动原则,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数据为基础进行预算编制和决策,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四是全面性原则,综合考虑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建立全面的预算考核体系,促进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4 模型架构设计

动态预算模型的架构设计应包括数据层、模型层、应用层和展示层。

数据层负责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管理,整合集团内外部的各种数据资源。模型层是核心,包含各种预算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预算结果。应用层将预算结果应用于预算编制、执行监控、调整和考核等实际业务场景中。展示层则以直观的图表和报表形式,向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展示预算信息和执行情况,便于决策和管理。

4.大数据技术驱动下集团公司动态预算模型构建的具体路径

4.1 数据整合与预处理

构建动态预算模型的首要步骤是进行数据整合与预处理。集团公司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来自不同业务系统、不同部门以及外部市场的数据源。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标准化处理,去除噪声数据和重复数据,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同时,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标注,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建模提供便利。

4.2 预算模型选择与建立

根据集团公司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预算模型。常见的预算模型包括滚动预算模型、弹性预算模型、零基预算模型等。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结合多种模型的优势,构建复合型预算模型。例如,利用滚动预算模型的动态性,结合弹性预算模型的灵活性,同时融入零基预算模型的从零开始编制理念,建立适应集团公司复杂业务环境的动态预算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运用大数据分析算法,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等,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确定模型参数,提高预算预测的准确性。

4.3 预算执行监控与动态调整

动态预算模型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通过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收集和分析预算执行数据,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当市场环境、企业战略或业务发展发生变化时,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和算法,自动或手动对预算进行调整。调整过程应遵循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将预算调整信息及时反馈到预算模型中,更新预算数据,保证预算的动态性和准确性。

4.4 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完善

建立与动态预算模型相适应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在考核指标设计上,综合考虑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员工绩效等,全面评价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情况。采用平衡计分卡等工具,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考核指标,确保预算考核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在激励机制方面,根据预算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责任中心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未完成预算目标的进行相应的惩罚。通过完善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集团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5.总结与展望

本文聚焦大数据技术驱动下集团公司动态预算模型的构建路径展开研究。剖析了大数据技术给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带来的变革以及传统预算管理的短板,进而论证了构建动态预算模型的必要性与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模型构建的关键要素、架构设计,以及数据整合、模型建立、执行监控调整、考核激励等具体路径。展望未来,大数据技术持续演进将推动集团公司动态预算模型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会深度融入,提升预算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与数据安全保障。同时,动态预算模型与其他管理系统的集成将加强,实现企业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与企业战略,动态预算模型需持续迭代,以更好契合新需求,助力集团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昕 . 大 数 据 技 术 在 企 业 预 算 管 理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J]. 财 会 通讯,2022(10):102-106.

[2] 魏 小 冲 . 集 团 公 司 预 算 管 理 现 状 及 改 进 策 略 [J]. 商 业 经 济 研究,2021(15):115-117.

[3]李易桐.基于大数据的企业动态预算模型构建[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20.

[4]尹西明.大数据环境下企业预算管理的变革与创新[J].会计之友,2019(24):2-6.

[5]孙强.集团公司动态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管理现代化,2018(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