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养老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艾
赣南科技学院 341000
摘要:针对赣州市养老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就当前养老人才总量不足、职业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均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在职培训以及改善工作环境和待遇等对策建议。调研结果显示,解决赣州养老人才结构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养老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引言
“老有所养”一直是民生焦点,也是每年两会热议的关键词,在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 13 次提到“养老”,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挑战,成为重大的民生课题。根据赣州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 年,赣州市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155.74 万人,占 17.33%,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112.57 万人,占 12.52%,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空巢老人、全失能以及半失能的老人比例增加,对赣州市养老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对本市养老服务人才的数量、年龄、流动性、专业水平、人才素质、培训等方面进行调研,找出赣州市养老服务人才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一、赣州市养老人才结构的现状
赣州市养老人才结构现状呈现出总量不足、专业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失衡、地区分布不均等特点,一是养老人才总量不足,难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养老服务需求仍需进一步加强。据统计,赣州市养老护理人员数量远低于实际需求,尤其是农村地区,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其次,养老人才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多数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再次,养老人才年龄结构失衡,青年人才比例偏低,从业人员中中老年比例偏大,既影响服务活力,又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养老人才的年龄结构失衡问题仍然突出。
二、赣州市养老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
1、养老人才总量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但养老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缺口达数百万之巨。在赣州市,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不仅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养老机构的经营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例如,很多养老机构由于人手不足,无法为老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甚至出现了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现象,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也是如此。此外,人才的紧缺也导致了养老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精细化、专业化程度难以提高。
2、养老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赣州养老人才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一方面,赣州市养老护理员普遍学历偏低、专业技能欠缺,难以满足老年人对优质养老服务的需求,养老服务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另一方面,赣州养老护理员年龄结构偏大, 55 岁以上的人员比例较高,缺乏年轻化、专业化人才,这种人才结构既影响了养老服务活力和创新能力,又与现代养老服务对技术、管理、服务质量要求难以适应。此外,养老人才的专业分布也不均衡,护理人员较多,但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这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不仅制约了养老服务行业的优质发展,也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养老人才流失率高
赣州市存在养老行业人才流失率高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养老行业的薪酬待遇普遍较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工作强度大,社会认可度低。养老护理需 24 小时照料,尤其是失能老人,护理人员常需处理紧急医疗事件,夜班频繁,体力与心理压力巨大。许多养老护理人员在入职后不久便选择离开,导致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在赣州市一些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流动性达到 90%,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机构运营的稳定性。此外,养老行业的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薪资水平低:月均工资约 3000 元,远低于社会平均工资,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4、区域分布不均问题严重。
赣州市章贡区的养老人才相对集中,而县城及偏远地区则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导致养老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赣州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改善赣州市养老人才结构的对策
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赣州市要从多方面入手,拓宽人才来源渠道,首先要发挥赣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赣南医科大学等高校主渠道作用,支持相关院校开设养老服务、养老护理、康复治疗等专业,鼓励毕业生对口就业,在对口就业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比如,与当地机构合作,设立“订单式”培养计划,为养老机构输送专业人才﹔ 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吸引社会工作、康复服务、老年营养、心理疏导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养老服务业,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养老机构的人才培养。此外,支持跨行业流动,通过提供转岗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鼓励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医疗机构等行业人员向养老服务转型,帮助其平稳过渡。
2、优化人才引进政策。通过提供住房补贴、安家费、职称评定优惠等政策,吸引外地高素质养老人才来赣州工作。此外,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如短期聘用、兼职等方式,缓解人才短缺问题。
3、加强岗位培训,定期组织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强养老机构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鼓励养老机构针对不同岗位需求,与培训机构合作开展满足需求的定制化培训课程,最终实现工作环境、待遇等方面的改善。提高养老保险从业人员工资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职业吸引力,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强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归属感。通过以上对策,有效改善赣州养老人才结构,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4、提升养老人才的职业认同感,一方面,完善保障激励措施,提高薪酬待遇,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让养老护理人员的收入与工作强度、专业技能相匹配,可设立绩效奖金、岗位津贴等激励员工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加大褒扬激励,通过开展技能竞赛、选树典型等活动,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尊荣感,可定期评选“优秀养老护理员”,颁发荣誉证书、物质奖励,让养老护理人员获得更多的职业自豪感;此外,还要提供政策支持,例如,落户便利、住房保障等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养老服务行业,可为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人员申请公租房提供资格等。
四、结论
赣州养老人才结构问题很多,总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失衡、区域分布不均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养老机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合力,需要统筹协调、协调推进。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强化岗位培训以及改善工作环境和待遇等方面的对策措施,切实改善赣州养老人才结构,促进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推动养老服务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少锋.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J].社会与公益,2020 ,(11):79-81 。
[2] 徐公北,海琳娜,李美.养老服务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J].中国市场,2021(06):29-30.
[3] 刘雅松,吕红.吉林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养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2021(02):98-99.2024 年赣州市社科规划课题:《赣州市养老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