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张翼翔
淳安宇诚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700
摘要: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和人员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深入剖析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风险因素,探讨安全管理策略的优化路径。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技术应用、加强人员安全培训以及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以促进市政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安全管理策略
引言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涉及众多环节和复杂环境。安全管理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进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工程施工规模不断扩大,施工环境日益复杂,安全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一)施工环境复杂性带来的挑战
市政工程施工通常涉及城市道路、桥梁、排水系统、地下管线等多个领域,施工环境复杂多变。首先,市政工程多位于城市建成区,施工场地受限,周边交通流量大,施工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交通组织方案,这对施工安全提出了极高要求。例如,在道路拓宽或桥梁维修工程中,施工区域与正常交通区域的隔离措施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交通事故或施工人员伤亡。其次,市政工程涉及大量的地下管线,包括供水、供电、通信等,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坏管线,引发安全事故。此外,市政工程施工还可能受到天气条件、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暴雨可能导致基坑积水,软土地基可能引发基础不均匀沉降,这些都增加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
(二)安全管理意识与制度执行的薄弱环节
尽管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意识和制度执行方面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方面,部分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存在重进度、轻安全的现象。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对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认识不足。例如,在一些小型市政工程中,施工人员可能未佩戴安全帽或未系安全带就进行高空作业,这种行为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漏洞。虽然施工企业大多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制度的落实不到位。例如,安全检查流于形式,隐患排查不彻底,整改不及时;安全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责任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部分施工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安全性评估不足,在施工过程中盲目应用,增加了安全风险。
二、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与风险因素
(一)人员因素引发的安全隐患
人员因素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施工安全。首先,部分施工人员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识别能力不足。例如,在深基坑作业中,施工人员可能忽视边坡支护的重要性,导致坍塌事故。其次,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也是常见的安全隐患。市政工程通常工期紧张,施工人员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从而增加事故发生概率。此外,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行为,如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擅自拆除安全设施等,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这些行为不仅危及自身安全,还可能对其他人员和设备造成损害。
(二)设备与材料管理中的风险
设备与材料是市政工程施工的基础,其管理不当会带来诸多风险。在设备管理方面,施工机械的性能和维护状况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例如,起重机的吊装作业是市政工程中的高风险环节,如果起重机的制动系统、钢丝绳等关键部件未定期检查和维护,可能导致吊物坠落事故。此外,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和操作技能也至关重要。无证上岗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甚至事故。在材料管理方面,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可能引发结构安全问题。例如,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如果使用了强度不足的水泥或掺入了过多的杂质,可能导致结构强度不达标,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材料的存放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也不容忽视。例如,易燃易爆材料未妥善存放,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三、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优化路径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框架,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施工安全水平。首先,应建立健全涵盖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阶段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例如,针对市政工程的复杂性,制定专项的安全管理制度,如深基坑支护、高大模板支撑、地下管线保护等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其次,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此外,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遵守安全制度的行为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二)强化安全技术应用与创新
安全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是提升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安全技术不断涌现,应积极引入并加以应用。例如,在施工现场引入智能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和环境状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高处作业防护设施、防坍塌支护系统等,提高施工安全性。同时,鼓励施工单位开展安全技术研究与创新,针对市政工程中的高风险环节,研发和应用新的安全技术和工艺。例如,在盾构施工中,通过优化盾构机的掘进参数控制技术,减少地层变形和地面沉降风险;在桥梁施工中,采用新型的桥梁支座和抗震技术,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三)加强人员安全培训与教育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加强人员安全培训与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素养。首先,制定系统的安全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的施工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例如,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操作资质;对普通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使其了解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和安全操作规程。其次,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提高培训效果。例如,通过模拟施工现场的危险场景,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建立定期的安全培训考核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施工人员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
结论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和人员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安全管理意识与制度执行的薄弱环节是制约施工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体系,强化安全技术应用与创新,加强人员安全培训与教育,以及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与响应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市政工程的顺利实施。未来,市政工程行业需持续优化安全管理策略,从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以促进市政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策略[J].中华建设,2025,(02):40-41.
[2]徐绍伟.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4):64-66.
[3]夏雄标.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9):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