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排球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马志虎

宁夏师范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 756000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在排球课程教学中,通过构建目标多元化,内容整合化,方法创新化,评价多维化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增强体育品德修养,对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实践指导价值。同时,基于核心素养的排球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了传统教学方式,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丰富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为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校排球,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体育思政

引言: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对于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排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强体质与锻炼意志以及培养团队精神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及拼搏精神,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排球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排球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排球课程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与塑造健全人格以及弘扬体育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排球课程教学,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提升体育教学育人实效的必然选择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排球课程教学改革深化了体育育人功能,转变了传统单纯强调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1]。教学过程中,女排精神与技术训练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了鲜活教材,经典赛事视频及女排故事的引入使技术学习过程充满情感共鸣,教学设计中,排球基本功训练与意志品质培养相互渗透,发球,垫球与扣球等技术动作训练融入吃苦耐劳与永不言弃的精神引导,战术配合训练渗透团结协作与责任担当的价值导向,课程评价体系超越了单纯的技能考核,引导学生在排球运动中实现知识与技能与品德的整体提升,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排球课程改革为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提供了实践平台及有效路径。课程体系设计打破了技能教学的局限,将体育素养与人文精神以及思政教育有机统一,通过排球运动培养学生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及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教学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课堂限制,建立起课内外一体化的训练体系,排球社团活动与校园联赛以及专项训练营等多样化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空间,教学内容设计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将健康教育,体能训练,心理调节与文化传承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排球运动中锤炼体魄与陶冶情操以及完善人格,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深层落实[2]。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排球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针对高校排球课程教学现状中的问题,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成为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新的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女排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多维目标体系构建,教材体系优化,教学组织创新及反馈机制完善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实现排球教学的育人功能。

构建多维目标体系

基于核心素养的排球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应突破传统单一技能导向,从运动能力与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构建[3]。运动能力目标强调排球基本功及专项技战术水平的提升,着重培养学生对球性的感知能力及战术意识,健康行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及自主训练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体育品德目标则通过女排精神的引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及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及道德情操,强调目标的层次性及可达成性,使各维度目标相互支撑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以及价值观的统一培养。

优化教材体系设计

教材体系设计应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体要求,将技能训练与体育文化以及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技战术教材体系按照由易到难与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将排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与技术组合训练方法以及比赛战术运用等内容系统化呈现,文化育人内容融入排球运动发展史与奥运精神以及中国女排奋斗历程等优秀体育文化元素,深化学生对排球运动的文化认知,实践教材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专项体能训练与教学比赛等多样化形式,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及趣味性,教材体系还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及自主学习机会,构建开放性的教材资源体系。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应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4]。课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技术动作训练任务及比赛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分组训练实行水平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技术动作练习及战术配合,课外训练建立排球社团及校队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校际比赛,营造浓厚的校园排球文化氛围,教学组织创新还需要注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效率及学习效果。

完善教学反馈机制

教学反馈机制的完善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及多元化的评估方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技能掌握与参与态度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进步情况,通过训练日志记录与技术动作录像分析以及同伴互评等方式,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综合性评价将技术考核与比赛表现以及精神面貌等要素纳入评价体系,采用量化评分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反映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动态监控机制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持续追踪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训练方案,评价结果的应用上,应注重发挥导向及激励功能,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与完善自我,促进自主学习及持续进步[5]。

结语

高校排球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体教融合与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创新性地将女排精神融入课程全过程,通过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等环节的系统设计,实现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这一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了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应进一步探索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构建富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新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张青娟.体育游戏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0):106-108.

张琳琳.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排球运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D].首都体育学院,2024.

张海珍.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的改进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10):18-19.

王敬文.运动教育模式下排球教学对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效果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23.

李健.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学习表现性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5,(03):96-101.

作者简介:马志虎,1970.6,男,回族,本科,宁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