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李红民
武汉轻工大学土建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23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既要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所以高校要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本文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分析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工程经济学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机械工程等专业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结合了经济学和工程项目两类知识内容,旨在扎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并且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与决策能力。在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挖掘真理观、实践观、方法论等内容,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奠定教学基础
在高校教育中,立德树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根据工程经济学的课程特点挖掘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真实案例与思政元素,以此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经济学和工程管理有更深的认识[1]。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工程经济学是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程,通常在大二下学期开设该课程,此时学生正处于学习进阶的阶段,教师采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深入挖掘课程中的知识内容,使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结合,实现寓道于教以及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入展开,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就业奠定素质基础。
(二)促进教学创新
从课程教学的角度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教学创新。在实际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会投入更多教学资源,并且根据需求建立精品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有效提升。具体来说,很多高校会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化,使工程经济学课程中能够随时嵌入思政内容,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保持一致,既能够促进教学创新,也能够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二、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专业课程,将经济学与工程学作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逐渐扩展教学内容,增加了建筑、水利、铁路等内容。基于知网搜索结果进行分析,我国已经有许多与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有关的文献资料。一些学者从课程特点出发,提出课程改革结合课程思政改革的策略,使该课程能够推进思政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还有一些学者将理论知识教学作为案例,分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详细阐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使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能够顺利实现[2]。在实际教学中,强调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且积极建设思政教育团队,着重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使教师能够主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并且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发挥点拨和辅助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并且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格修养。相关研究将“三大理论范式集成”理论作为基础,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调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三、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确立思政育人目标
在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确保教学设计与规划的合理性,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顺利落实,教师必须先树立明确的思政育人目标。首先,根据课程理论知识教学任务设置目标,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国外工程经济学发展历程,并且结合教材资料和自主搜索的书籍、文献等资料,了解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在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理论的同时,基于真实的案例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消费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工程经济学理论制定人生规划,使学生能够分析盈亏平衡、经营风险等,在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并且结合真实的工作案例渗透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相关内容,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在能力目标上,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财务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基于财务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编制科学合理的经济方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公正、廉洁、诚信等职业道德,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二)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在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构建课程思政体系。首先,确定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绪论、资金的时间价值、不确定性分析、工程项目费用效益分析等内容。通过梳理与分析教学内容,使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并且更好地与专业教学内容衔接,然后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在课程“绪论”环节,教师主要带领学生了解基础的课程概念,包括工程经济学的定义、理论、发展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挖掘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意识,鼓励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分析教材中的专业知识,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工程经济学课程包括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现金流图与利率、名义利率等内容[3]。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现金流量图来分析社会中的经济行为,教师可以基于这个概念引入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结合“校园贷”等真实案例进行经济风险分析,同时探讨“校园贷”中潜在的道德与法治风险,通过具体的分析与讨论,深化学生对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认识。
此外,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求,采取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分析工程中的不确定性。教师可以列举“西门子”的经营案例,培养学生长远发展和宏观调控的意识。或者引入“阿里云”的真实案例,鼓励学生抓住机遇,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通过真实案例的引入,使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被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
(三)完善思政课程资源
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需要根据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需求进行规划,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建设真实的案例库,涵盖各个经典案例,为课程教学提供更多依据和支持。由于工程经济学课程适用于多个专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入的资源不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归纳和总结,将已经获取的教学资料和思政资源上传到课程资源库,利用线上平台与学生进行资源分享,包括思政课堂、真实案例、课件资源、思政故事等,教师利用这些资源展开课程思政教学,使课程思政课堂更加真实生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求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实际改革中,教师先确立了明确的思政育人目标,然后结合实际构建思政课程体系,最后积累资源搭建思政课程资源库,实现了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全面改革,使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程晓,尤凤翔,王存堂,等.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J].知识经济,2023,(22):163-165.
[2]邢秀青,李媛,都沁军.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2,(42):46-49.
[3]覃爱民,葛清蕴,孔敏.基于交叉学科特点和OBE理念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24,40(03):24-29.
基金项目:武汉轻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G20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