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与抽象
吴丹波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中西绘画艺术皆具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中国绘画的气韵和西方绘画的抽象,彰显着东西方艺术家的哲学与审美追求。二者在对比交流中焕发新魅力,成为艺术创新灵感之源。本文以气韵和抽象为突破口,对中西绘画艺术的起源、发展、表达及应用展开对比分析,并结合具体作品案例,阐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旨在拓宽艺术家创作视野,促进中西艺术交流,推动绘画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气韵;抽象;中西绘画艺术
一、中西绘画艺术的基本理解
(一) 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绘画起源于早期石壁画,像新石器时代岩画及汉朝石壁画,用直观图像展现古人对生入多元发展阶段,明朝吴门画派(如沈周、文征明等)作品写实精细、清丽秀雅;清朝扬州画派笔墨豪放、构图大胆,彰显个性情感,其独特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二) 西方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绘画源于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古希腊罗马时期,希腊壁画与陶瓷画重神话历史及理想美、人体比例,罗马绘画则偏写实记录生活事件。中世纪受教会影响,绘画多为宗教题材。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兴起,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大师作品精准把握人体与自然,影响深远。近现代,西方绘画艺术巨变,印象派的光影、立体派的视角、抽象表现主义的色彩形状等新手法,拓展了绘画表现范畴,深化其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联。
二、气韵:中国绘画艺术的核心审美
(一) 气韵的定义和含义
气韵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核心审美理念,它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对生命力、韵律感和精神表现的重视。气韵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六朝谢赫的《古画品录》。“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通常被解释为宇宙的基本构成元素,是推动万物生长和变化的动力。在绘画艺术中,“气”象征了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情感表达,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当观者在欣赏画作时所感受到的那种生动活泼或深沉内敛的艺术氛围,就是气的体现。“韵”则是艺术作品的内在节奏和韵律,是艺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和谐统一。在绘画中,“韵”体现在作品的布局、色彩、线条等方面,它赋予作品一种内在的美感和节奏感,让观者在视觉上获得宜人的审美体验。
(二)气韵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体现与应用
以中国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为例,探讨气韵在其中的表现。《富春山居图》是山水长卷,描绘富春江景与四季变换。画家通过笔墨展现 “气”,山石皴擦与树木勾画有力且具节奏,飞瀑流泉充满活力;“韵” 体现于画面布局节奏,山川、江水、树木疏密有致,和谐统一,让人观之宁静舒适;同时,画家借山水表达对自然人生的感悟,这也是气韵所在,传达出其精神境界与情感体验。
三、抽象:西方绘画艺术的重要视角
(一) 抽象的定义和含义
抽象艺术是西方绘画重要视角,是艺术重大转折,从描绘现实转向探索内心精神世界。它不呈现视觉现实,用形状、色彩、形式和线条构建独立视觉语言,强调结构、色彩、线条和质地而非具象物象,追求艺术纯粹性,依据艺术家内心感受和审美判断组合排列画面元素,包括非具象与半具象表现。
(二) 抽象在西方绘画艺术中的体现与应用
抽象艺术革新了传统绘画形式,推动从模拟现实到探索内心情感的转变。立体主义中,毕加索和布拉克打破透视法,解构重组物体,创造独特空间感,是抽象艺术早期体现;抽象表现主义进一步发展其理念,杰克逊·波洛克和威廉·德·库宁等用自由笔触和强烈色彩直接表达情感,作品无明确主题,通过元素碰撞传达思想。
(三)案例研究:著名西方绘画作品中抽象的表现
杰克逊·波洛克的《秋季节奏(30 号)》是 “滴画” 代表作,画面色彩线条交织无明确主题物象与传统构图透视。此画展现抽象艺术的 “形式自由”,线条色块依内心感受随意组合,突破传统绘画规则;强调 “过程”,创作中情感思想直接投射画布,让观者感受其内心挣扎冲击;体现 “观念性”,用自由笔触色彩传达生命激情与艺术自由,彰显抽象艺术深刻内涵。
四、气韵与抽象:比较与对话
(一) 中西绘画艺术理念的差异和相似性
中国画以气韵为核心,不重形象逼真,靠笔墨传达物象内在生命力与精神,以艺术家内心揣摩物象情感引导观者共鸣;西方抽象绘画打破具象束缚,追求形式自由,借色彩线条形状表达个性情感思想,与直接描绘现实对比鲜明。但本质上,二者皆以艺术家内心体验为起点,揭示世界本质、寻求观者共鸣,差异中相互吸引影响。
(二) 气韵与抽象的相互影响
气韵和抽象虽源于不同艺术传统,但在现代艺术中相互交融。中国气韵理念影响西方艺术家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如马蒂斯作品的线条色彩运用受中国画影响,中国画的留白理念也影响西方极简主义;西方抽象艺术的自由创新精神启发中国画家对气韵的新理解运用,使中国画兼具传统与现代元素,焕发生机。
(三) 当代艺术中气韵与抽象的融合与创新
当代艺术中,气韵与抽象融合创新显著。中国艺术家徐冰的书法绘画,汉字与抽象线条交织,保留书法气韵与抽象创新;西方杰克逊·波洛克的 “滴画” 融合抽象表现主义自由精神与生命气韵。这些探索丰富艺术表达,为中西艺术交流提供新可能,预示艺术未来将更加多元丰富。
五、结语
气韵与抽象在当代艺术的融合创新是重要探索方向,丰富艺术表达形式,凸显跨文化交流互动意义,对全球艺术发展意义重大。应鼓励艺术家持续探索,创作更多独特深刻作品,推动艺术多元化,使其更好反映人类多元文化与时代精神,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邱国光.中西情感与绘画艺术语言形式的表达研究[J].名家名作,2023(13):48-50.
[2]金光,昂格鲁玛.气韵生动:抽象水彩画创作感悟[J].中国文艺家,2022(7):94-96.
[3]叶珊.徐悲鸿绘画艺术特征及写实主义手法探究[J].美与时代(中),2022(6):81-83.
[4]ANAMA S M .共鸣与模仿:于连论中西绘画的根本差异[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
[5]刘兴勇.论抽象水墨艺术中“气韵”的现代性表达[J].美术界, 2021(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