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助力“小勤娃”成长
沈佐明
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小学 215216
地域文化资源对于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开发、整合和利用地方资源对学生回归生活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下面谈谈我校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做法。
一、立足校本,选择实践课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因此坚持校本特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应坚持的目标。
龙泉嘴又称龙泉址,位于北麻漾正南方约一公里的地方,有一条西港与北麻漾相通,是一个形成于明代的小村镇。早年间,这里是北麻漾南岸一带桑苗、丝经以及各类菜蔬、水产品的集散地,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农副产品集市,周边村民摇成的丝经、育成的桑苗、多余的桑叶、打捞的鱼虾都在这里售卖、交换。随着集市的出现,一家家茶肆酒坊和各式店铺也在此开设,村民们在这里添置日常用品,交流市场行情,于是村镇逐渐形成。随着时代发展,丝织商业重心转移,古街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并日益萎缩。
2008 年,盛泽镇人民政府对龙泉嘴古村落进行了保护性修复,由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2020 年 5 月,吴江区政府发布了龙泉嘴古村落保护修复工程招标公告,盛泽镇人民政府对龙泉嘴古村落进行了保护性修复。“龙泉嘴古村落开始建设了,我们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呢……”一个课题就这样产生了。
二、组织教学,开展实践活动
学期初,综合实践课程《龙泉嘴探秘》正式启动。老师带领学生来到老街亲身感受老街的魅力,体会龙泉嘴的风,体验轧米厂里的历史痕迹,走在老街上体味古街的历史气息,与居民谈天聊家常,体验日常的烟火气。龙泉嘴的桥是龙泉嘴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小组的成员们利用周末时间,走近古桥,看一看桥下的流水,摸一摸桥上的栏杆,探寻古桥的悠久历史,感受千年文化的积淀。另外,我们还通过观察、交谈、发放问卷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为调整课程的实施,改进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开展“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大讨论,引导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确立《龙泉嘴探秘》小课题,阅读“南麻地方志”书籍新闻,龙泉址的历史,刘伯温镇风水,龙泉桥的历史,崇义寺的历史,龙泉嘴地名由来,古村新貌的发展规划……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去感受、感悟,自己去增强对家乡南麻的了解,感受家乡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走出课堂,丰富实践内容
组织“龙泉嘴”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上网了解“龙泉嘴历史”、收集“龙泉嘴故事”、实地参观“新农村建设”、组织参与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
1.了解古村历史
通过教师介绍,上网收集资料等,引导孩子们了解龙泉嘴村的历史:解放初期,龙泉嘴是龙泉乡政府所在地。1983 年后,是龙泉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围绕龙泉嘴村设置多个问题,让孩子从了解龙泉嘴村历史的发展中关注和苏南乡村的历史发展,古今农村对比,乡村建设与经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及社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世界视野和科技自豪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龙泉嘴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清楚了龙泉嘴村的地理位置,周边区域环境,特殊生态设计方案,了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是对这个家门口的古村落充满了期待及亲切感。
2.体验农村建设
根据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农村学校特点,我们围绕“新农村建设”做文章,老师在网上收集了全国各地的新农村的图片,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例如新时代的龙泉嘴村,极具苏州园林特色,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理念。为了保护古村落,盛泽镇对龙泉最古村落进行了保护性修复,打造有老屋、古桥等,同时周边也有森林集市,休闲茶座,高铁丝路等现代文明建设,展现了古村落的质朴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迷人魅力。学生们乘坐大巴车,来到建设现场。孩子们在现场目睹,亲自感受龙泉嘴村的原貌保护与新颜拓展。龙泉嘴村的大学生村官为学生们生动介绍龙泉嘴村的建设规划,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的家乡建设发展情况,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手绘家乡新貌
美术老师就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及体现形式,向学生介绍如何展现绘画之美,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分析创意设计的特点,绘画的内容,既要来自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既要去粗取精,又要精心构思。要求学生在设计“龙泉嘴新村”的同时,吸取美术设计的长处,分析绘画设计中的不足,在设计中体会美的感受。寒假期间组织“学习二十大画家乡新农村”绘画比赛,五月校园艺术节期间组织“我来设计新农村”绘画比赛,秋天稻谷黄了,赤豆、黄豆、绿豆、芝麻都丰收了,色彩斑斓,孩子们发挥想像力,让这些五谷都成了美的元素,大家用五谷贴出了五星红旗、天安门,用乡间的五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文化艺术鉴赏能力。
4.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参与龙泉嘴及学校联合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树林为台,蓝天为幕,让学生在乡间唱响快乐之歌,在活动中走近龙泉嘴。乡间成长礼,农村民风仪式感满。孩子们以激昂的合唱、阳光的舞蹈展示新时代少年的风采。孩子们采用了本地土话和普通话进行,乡音虽显生硬稚嫩,但也是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小满动三车”江南之旅。亲子小满果蔬连连看、纺车DIY、剿丝体验,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体验乡村民俗,在活动中感受龙泉嘴文化,体验小满江南之旅。快乐周末,安全“童”行。孩子们在龙泉嘴村参加“快乐暑期安全‘童’行”镇村少儿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学习如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合理安排假期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6.稻花香丰收节
“我是小农民”农事体验。孩子们走进稻田里远足,到了龙泉嘴村参加割稻活动。已成熟的稻穗,粒粒饱满,相互簇拥着,似乎鼓舞着孩子们要像这饱满的稻穗一样做一个知识渊博、谦逊明礼的人。“我是小农业家”主题研究。孩子们询问长辈、查阅资料,走到田间、走到稻米加工车间,对稻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究了大米的营养奥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一粒稻谷长成一粒米,有艰辛的过程更有收获的喜悦。“我与谷米有约”实践活动。孩子们在长辈的指导下做了团子、粽子等乡间美食,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传承了乡风民俗。发布会现场,多才多艺的孩子们还表演了啦啦操、三话小品《龙泉嘴村八十年》、农诗农歌诵读、歌曲《我的祖国》、方言童谣组合《乡村童谣伴成长》;龙泉嘴村的村民们带来了舞蹈《快乐呀拉索》、广场舞《烟火凡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能产生多方面的课程功能。一方面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阅读、讨论、调查、参观等多种形式能对家乡新农乡村建设、社会发展等有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激发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查询和阅读相关资料、翻阅历史文献、写调查报告、体验日记等也能较好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作者简介:本科学历,江苏省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校教学管理,有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火炬》《小学语文教师》《教师教育》《小学教学参考》等杂志上,邮编 21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