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班级架构里班级文化的涵养与承继
徐晏菲
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
摘要:于当下教育生态体系中,德育堪称学校教育架构里的关键支柱,在塑造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进程里发挥着不可替代之作用。在班级管理范畴内,德育教育处于主导性地位,乃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核心驱动力。本文深度剖析当前德育班级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系统阐释班级文化培养与传承在德育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并建设性地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班级文化培养与传承策略。期望借由本文的论述,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实操性的参考,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关键词:班级文化;德育;教学活动
引言
班级文化是一种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的集体生活和文化环境,班级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其文化内涵是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目的的,是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班主任在德育班级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班主任通过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班级文化是一种可以影响学生思想、行为和习惯的集体生活和文化环境。通过对德育班级建设中班级文化的培养与传承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今后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并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一、班级文化的理论基础
1.1班级文化的作用与意义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上。比如,班级文化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断地指导和规范着学生的思想行为。
第二,它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形成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三,班级文化还能够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努力与探索,从而提升自我。
第四,班级文化还能够提升学校形象和声誉,使学校在社会中赢得更多的信任。
1.2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法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二是坚持“集体利益至上”原则;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此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法:第一,坚持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二,坚持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第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第四,坚持以活动为载体。
二、德育班级建设中班级文化的培养
2.1 德育与班级文化的关系
班级文化是由班级教师、学生及其他社会成员所共同创造的,能够反映班级整体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班级文化作为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整个班级所拥有的精神风貌,以及学生对整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2 德育班级建设的特点和要求
德育班级建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德育班级建设的长期性,二是德育班级建设的系统性,三是德育班级建设的实践性。
德育班级建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班级文化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在德育工作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发挥其主体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活动在班级文化培养与传承中的作用
3.1 教学活动对班级文化培养的影响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级文化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对班级文化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思想状况。教师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确定班级文化的培养目标、方式以及内容,进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学活动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3.2 教学活动对班级文化传承的支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行为进行观察,可以掌握班级的整体情况,进而对班级文化的建设具有更高的指导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品德和素质的养成。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格。
四、案例分析
4.1成功案例分析
在这一学期里,我班的学生积极地参与了各种活动。比如,在班内举行的“环保小卫士”比赛中,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认真地为班级里的各种绿植浇水,还在校园内捡垃圾,还参与了环保知识的竞赛;在校园举办的“感恩教育”活动中,我班学生用自己的双手为大家制作了精美的礼物,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大家懂得了感恩和回报;在“书香校园”活动中,我们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图书馆,为大家朗读经典美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在“我爱我家”主题班会上,我们班学生不仅了解到了自己家里的一些事情,还懂得了关心父母、长辈。
4.2失败案例分析
在“感恩教育”活动中,由于我班学生的人数较多,所以班级人数比较多,导致活动的开展较为困难。于是,我决定采用分组的方式开展活动,先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每个小组的人数分配任务。比如,我班的小组为“感恩父母”“感恩生活”等。当活动开始后,我发现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比较差,同学们只是单纯地完成了自己手中的任务,而没有主动地去帮助其他成员。结果导致整个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都是“一团乱麻”。通过这次活动的失败,我认识到在德育教育中活动不能仅仅是依靠教师或者班主任单方面去开展。
4.3案例分析的启示和借鉴
在德育班级建设中,通过开展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如:开展“环保小卫士”比赛、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展各种德育活动。
在班级文化培养与传承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不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班级文化培养与传承工作中,这就使得学生在班级文化培养过程中很难有深刻的印象,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首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班级文化培养与传承模式进行调整。其次,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该对班级文化培养与传承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结论
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不能被任何一种知识形态所替代。对于班级文化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对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班级文化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价值。在德育班级建设中,要以德育为中心,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注重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与传承。
参考文献
[1]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德育的渗透[J]. 张九珺.新课程研究,2021(13)
[2] 具身德育视角下的班级文化墙建设[J]. 曾文婕;谢少菲.中小学德育,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