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优化策略研究:以风景园林为视角
葛育汶 金雅庆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9
摘要::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打造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样板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街道景观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活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国内部分地区生活服务街道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成功经验,从街道空间、交通组织、植物景观和智慧化管理四个方面提出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地区未来生活服务街道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优化;街道景观
引言
生活服务街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服务街道建设成为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打造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样板区”后,街道景观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进行不断优化。通过梳理国内外生活服务街道景观建设实践,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优化策略。希望能为未来我国生活服务街道建设提供参考,使其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一、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优化策略概述
1.1 生活服务街道景观概念
生活服务街道景观是指在生活服务街道上所开展的日常生活活动的空间,包括商业、居住、休闲娱乐、交通、医疗等各种类型的活动空间。生活服务街道景观的空间尺度较小,居民可参与度高,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其空间形态和设施配置与城市街道景观密切相关。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生活服务街道景观是街道空间中人们活动最密集的区域,主要包含在步行尺度上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和社交娱乐活动的各种类型的公共活动场所,包括商业、居住、休闲娱乐等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以及医院、学校、书店等公共设施。因此,生活服务街道景观对人们日常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1.2 风景园林在景观优化中的作用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涉及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等学科的综合专业,在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在生活服务街道景观规划中,风景园林作为其重要的专业支撑,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1)提高街道景观的可识别性,增强街道景观的吸引力。风景园林能够提高街道景观的可识别性,吸引行人注意力,从而提升街道景观的吸引力。
(2)改善公共空间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在风景园林专业中,景观规划与设计通常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为核心理念,以改善公共空间品质为目标,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提高人们对公共空间的满意度。
1.3 街道景观优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大背景下,城市居民对生活服务街道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街道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不仅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美丽中国、打造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样板区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街道景观与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相结合,如何提升街道景观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吸引力,如何提高街道景观对城市居民公共活动的影响力,是当前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风景园林在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优化中的运用
2.1 风景园林设计原则与方法
街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优化过程中,遵循“安全、舒适、便捷”的设计原则,根据街道周边的功能需求,将风景园林设计应用于街道景观优化中,同时要考虑街道景观对人的影响。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考虑人的行为活动需求;(2)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和街道空间;(3)综合考虑街道周边的功能需求;(4)融入城市文化。通过风景园林设计手段进行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优化,可将不同类型的街道空间进行融合,使其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2.2 风景园林景观元素在街道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街道景观优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街道空间、建筑、植物等多种元素,其中,风景园林景观元素的应用为街道景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例如,在日本的横滨街道景观设计中,通过将植物作为主要材料,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视觉环境。此外,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使用植物的方式进行设计优化,例如在街道两侧种植乔木、灌木等植物,使其可以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三、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3.1 环境评估与分析
根据研究对象的自身特性,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结果,对不同街道的空间环境进行了评估和分析。从街道环境角度看,部分街道存在不同程度的路面破损、机动车侵占人行道、自行车道被占用、机动车随意停放等问题。从空间分布角度看,部分街道存在商业用地与住宅用地混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绿化不足等问题。从使用状况角度看,部分街道存在空间设施不足、景观缺失等问题。从功能定位角度看,部分街道存在公共服务设施布置不合理、人行道被占用、非机动车停放混乱等问题。
3.2 优化策略制定
为了有效改善街道空间环境,需要对街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从多个方面出发制定针对性地优化策略。从规划布局角度看,需要合理划分不同街道类型,提升街道的通达性;从功能定位角度看,需要合理分配生活服务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街道空间的可利用性;从空间分布角度看,需要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路网结构等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从使用状况角度看,需要通过对交通、绿化、建筑等进行优化,提升街道的使用效率。从规划管理角度看,需要完善街道空间环境管理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提升街道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3.3 实施与效果评估
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基于风景园林视角的生活服务街道空间环境优化策略,包括整体布局、空间优化、设施完善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其中,整体布局包括合理划分街道类型、结合功能进行用地布局、改善道路网络结构;空间优化包括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绿化,减少机动车对人行道的侵占和干扰,提升街道的可进入性;设施完善包括完善交通设施、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升景观品质等;公众参与包括通过街道空间环境管理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实现街道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结论
基于风景园林的视角,从街道空间、交通组织、植物景观和智慧化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优化策略。在街道空间方面,应在保证居民通行便利的基础上,增加绿化空间和活动场地,并提升街道景观品质;在交通组织方面,应构建慢行系统,并结合智慧交通建设,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在植物景观方面,应注重本土化植物的使用和乡土特色植物的配置,同时将风景园林理念融入街道景观设计中;在智慧化管理方面,应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平台和公众参与机制,提高街道景观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景观特征评价进展. 林榕;郑芝琳;叶胜华;陈顺和.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05)
[2] 嘉陵江沿线古城“山-水-城”景观特征研究. 杜春兰;陈丹阳.中国园林,2024(06)
[3] 长三角大都市区文化景观特征评估. 谢雨婷;克里斯蒂安·诺尔夫.中国园林,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