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王欣然 白雪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710124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普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显著,二者之间有着密切且复杂的关联。本文深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旨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建议,帮助他们在新媒体时代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挑战;策略
随着新媒体发展,新型媒体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同时,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青少年群体中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理解新媒体影响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运行机制,同时也可以使我们设计更加有效的心灵防护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方法,从而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发育,促进他们在新时期茁壮成长。
一、新媒体时代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的挑战
(一)由信息过载引发的认知谬误
在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快速且范围广泛,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价值观的成长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虚假的信息无限扩散降低了青少年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促使他们对社会诚信产生怀疑,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海量信息的注入,使青少年要处理、筛选各个领域每天大量的信息,涉及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他们在筛选、过滤这些海量信息的时候,面临很大的压力,担心会错失重要的信息造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流失。当面对网络上各种才艺超群的人、事业成功的榜样、身边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同学,很容易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导致焦虑和自卑的情绪,这些其实是信息过载造成的后果,长期下来对身体健康、精神都会造成伤害。
(二)社交模式改变带来心理问题
第一,网络社交使用过度导致现实社会交际能力下降。在互联网媒体的时代,许多青少年更多选择以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交流,而对现实生活中社会交流方式显得局促不安。另外,网络社交空间环境虚拟、匿名以及丰富的娱乐化成分导致其对于现实生活社交活动缺乏热情,加重了其社交障碍症状;第二,部分年轻人在网络上遭遇网络欺凌,对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造成极大损害,甚至可能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被歧视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适应带来不良影响。
(三)新媒体使用习惯影响身心健康
网络成瘾在青少年中愈发严重,给他们的生活学习造成极大的困扰。一些青少年沉溺于当下流行的游戏,甚至逃学去网吧,导致其成绩下滑,生活混乱、身体变差,更可能引发家庭关系中的隔阂疏离,变得偏执自闭。此外,长时间使用数字媒体会给人的身心带来不利影响。电子媒体中的蓝屏会使眼睛发炎,产生视觉模糊、眼睛干涩等问题,破坏视网膜,打乱生物节律,进而影响大脑发育和大脑功能,也会使人的运动量降低,阻碍骨骼肌群的正常发育,增加疾病的可能性。
二、应对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挑战的策略
(一)学校层面:创新教育模式与提升师资力量
结合新媒体的优点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方式、活动等进行改革,可以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增强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教材方面应选择适合新时代下青少年学生特性与需要,并包含心理方面的知识。如开设“新媒体与心理健康”等课程,对新媒体是如何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展开说明,帮助学生识别虚假网络信息的方法,保障自身隐私安全,防范网络暴力、沉迷网络的方法等,在具体案例的基础上使其能了解这些困难并学会应付的办法。
培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设心理学原理、青少年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和心理干预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掌握心理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自我状态测评,熟悉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培训,学校给予鼓励和支持。
(二)家庭层面:加强亲子沟通与科学引导
父母是未成年人的重要教育对象,提升自身网络素养能帮助亲子之间增进沟通及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工具。例如如果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中接触到了某个热门话题,父母就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讨论该话题来帮助开拓孩子的思考角度,锻炼孩子进行判断与思辨的能力。并且父母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互联网相关的一些记录类电影或者电视节目,例如《互联网时代》等,增强父母与孩子关于网络方面的知识认识。
建立适当的家庭规范是有效管控青少年新媒介使用的做法。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关于新媒介使用规则的具体内容。例如,使用时间、内容限制等。就使用时间方面,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安排规定每日或者每星期的新媒介使用时间限制。如只规定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才可使用一两个小时的电子产品,鼓励孩子选择合适的新媒介内容进行浏览,教会孩子如何鉴别网上的真伪和质量,增强他们的信息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社会层面:完善支持体系与强化监管
完善网络立法为良好数字生态保驾护航。政府加快对网络立法,制定和修订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明确网站、网民和网民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使网络行为有法可依。针对人肉搜索的严重后果,要加大网上信息的监控力度,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惩治。对发布或者传播虚假信息的媒体或者个人进行认错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缴纳相应的经济罚款,严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此外,要加大心理健康普及力度,提高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营造关爱青年心理健康良好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众对心理卫生问题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同时建立播放心理健康宣传视频片、纪录片和短视频等,让大众更广泛地认识到心理健康的必要性。通过网络工具软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提供心理健康信息、心理调适的方法以及咨询服务等吸引到广大青少年、家长的关注和参与。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比如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月等等,并举行心理辅导讲座、免费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加强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结论
本文重点论述了新媒体背景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深刻剖析了该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问题,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信息复杂化,大量虚假消息与低俗价值观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严重影响学生们的认知观。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分别从学校、家长和政府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通过各方力量协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苏珊.新媒体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4)
[2]白晓丽.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的社会化心理发展——评《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J].心理研究,2020(06)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项目名称:秦巴山麓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干预研究,立项编号:s20241389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