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高年级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作者

张世花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新城区小学,甘肃 永登 730300

前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核心,明确德育需融入各学科教学与校园活动,且需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深度契合。当前,部分小学高年级德育活动存在明显局限。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重构小学高年级德育活动,成为当前小学德育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高年级德育活动的设计原则(一)目标导向原则:紧扣核心素养,细化分层目标

每个德育活动需明确对应的核心素养维度,并将目标细化为“认知、情感、行为”三层。例如,班级绿植养护活动,核心素养聚焦“责任担当”,分层目标为:认知层;情感层;行为层。目标分层后,活动设计更具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

(二)生活联结原则:立足学生场景,挖掘德育素材

德育活动内容需从“校园、家庭、社区”三大生活场景中挖掘。例如,校园场景可围绕值日分工、同伴矛盾解决、社团活动协作设计活动;家庭场景可结合家务劳动、亲子沟通、家庭规则制定;社区场景可联动垃圾分类、社区文化宣传、关爱独居老人等。

(三)学生主体原则:赋予自主权利,激发参与热情

小学高年级学生渴望自主决策,活动设计需赋予学生策划权、组织权、评价权。例如,校园文明建设活动,可让学生自主成立策划组、宣传组、监督组:策划组讨论文明行为标准,宣传组设计海报、录制短视频,监督组记录校园文明现象,教师仅作为引导者提供支持。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不仅能深化道德认知,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合作能力。

(四)实践落地原则:强化动手体验,促进知行转化

德育的核心是知行合一,活动需设计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做”中体验道德意义。例如,关爱他人主题活动,不只是讲关爱故事,而是组织学生为环卫工人送热水、帮助低年级同学整理书包,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进而将关爱内化为行为习惯。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高年级德育活动的实践路径

(一)立足生活场景挖掘德育素材,实现活动主题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

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始于主题的适切性,而优质主题的核心在于贴近学生生活、回应学生需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活场景主要集中在校园、家庭与社区,三者蕴含着丰富且鲜活的德育素材,是活动主题的重要来源[1]。在校园场景中,可围绕学生日常经历的值日分工争议、同伴交往矛盾、课堂纪律维护等真实问题确定主题。在家庭场景中,可结合家务劳动分配、亲子沟通障碍、家庭规则遵守等常见场景。在社区场景中,可聚焦垃圾分类推行、社区环境维护、独居老人关爱等社会议题。在挖掘素材确定主题的过程中,需先充分了解学生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成长需求,再将这些需求与核心素养精准匹配,避免主题脱离学生实际或与素养目标脱节,确保活动从一开始就具备导向性。

(二)创新活动实施形式,增强学生的深度体验与主动参与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需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与兴趣点,设计具有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活动形式。情境模拟式活动是贴合学生认知的重要形式,通过设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道德困境或实践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模拟体验中思考道德选择、深化认知。例如在诚信教育中,可模拟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目,同桌主动递来答案、购买文具时收银员多找了零钱等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表演如何应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选择背后的道德意义,帮助学生将诚信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为准则。

(三)构建多方协同参与机制,整合德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小学高年级德育活动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多方主体的协同配合,单一依靠学校或教师的单打独斗,难以实现德育的全面性与长效性[2]。教师需转变角色定位,从活动主导者转为引导者与支持者。家长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责任人,需从德育旁观者转为参与者与反馈者。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校群、亲子活动手册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核心素养德育理念,明确家庭在德育中的作用。社区作为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场景,需提供实践平台与资源支持,为德育活动赋予社会属性。

(四)融合信息化手段,拓展德育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在数字化时代,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信息化工具的接受度与使用能力较强,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德育活动,既能契合学生兴趣,又能打破时空限制,拓展活动的实施场景与教育价值[3]。一方面,可利用线上平台搭建德育活动资源库与交流空间,为活动开展提供支持。例如,教师可在学校教学平台或班级微信群中,上传与德育主题相关的纪录片、绘本故事、实践案例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如在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动中,上传各地传统节日习俗的短视频、非遗技艺制作教程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活动的参与感与传播性。

(五)融入文化浸润,厚植学生的人文底蕴与价值认同

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素养,强调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小学高年级德育活动需通过文化浸润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可结合传统节日设计德育活动,挖掘节日中的文化内涵与道德元素。另一方面,可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设计活动,增强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

结束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高年级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是回应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探索,本研究构建多元化的实践路径,为一线德育教师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的活动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桂梅.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J]. 吉林教育,2025,(16):15-17.

[2]郝雪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智力,2025,(16):79-82.

[3]纪晓慧.小学班主任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智力,2025,(09):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