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与探索
郑枢祺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摘要: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重点聚焦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本报告主要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和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通过调研分析,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进行探索和研究,为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数智化;绿色化
一、新质生产力概述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框架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在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2.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1)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无论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还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呈现出颠覆性创新技术驱动、发展质量较高等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拥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这些产业,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2)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一定意义上,哪个国家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拥有颠覆性技术,拥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哪个国家就更有可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蒸汽机、机械纺纱机等成为当时的颠覆性技术,以这些技术为代表的产业快速发展,促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地位;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美国建立起以电力、石油、化工和汽车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成为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机遇,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打造新优势。
(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更高层次、更加多元的生态产品、文化产品等需求也更为强烈。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发展机遇
(1)世界格局调整带来的机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正逐步展现出“依存、合作、竞争、发展”的特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加强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了海外轨道交通市场需求回暖,为国际市场开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目前,新型工业化正在加速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一系列新战略正在加快建设,为轨道交通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的持续推进,将有力提振轨道交通市场信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的实施,拓宽了市场空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重大科技变革带来的机遇。随着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三碳”等技术推广应用,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模式,将进一步加速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商业服务模式和竞争格局变化,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谋划发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动能。
2.面临挑战
(1)国内城轨市场面临挑战
国家持续收紧轨道交通的审批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叫停12个省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已批复的城市,在客流、负债率、投资比例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了要求,城轨交通由大规模建设转向高质量运营阶段。
(2)国内动客车市场面临挑战
今年,国铁集团计划持续加大投资强度、丰富完善路网,提出以“六个现代化体系”为载体,以“六个市场化运营中心”为带动,进一步深化铁路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铁路企业;进一步确立路局的市场主体地位,深化客运市场化经营和货运市场化改革,持续提升客运产品供给质量,加快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主动适应全方位扩大内需、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给铁路运输市场带来的变化。
(3)国际市场面临挑战
从轨道交通装备看,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赢得沿线国家和地区高度认可,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标志性工程的示范效应不断显现,“走出去”迎来新机遇。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经济发展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全球轨道交通市场“交钥匙”工程、机电总包项目等日趋增多,为DLS业务快速拓展提供了市场机遇。从清洁能源装备看,国际市场用户成熟,全球市场空间巨大,“五大六小两网两建”等电力企业积极布局国际市场。轨道交通装备与清洁能源装备具有共同的政府和市场渠道,为“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思考
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赋予国资央企的首要任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要围绕科技创新、布局优化、数智驱动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1.强化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是科技创新,核心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会催生新质生产力。一是加快原创性产品提档升级,持续推动高铁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品优化升级。二是加速核心技术研发。加大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和部件研发力度,加快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数智化创新技术的不断探索应用。三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强低碳、绿色新工艺技术研究,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2.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装备价值链延伸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务。依托优势产品平台和服务模式,推进中低运量产品发展壮大。二是持续做大产业链延伸业务。全力推进“产品+”“系统+”业务发展,实现产业链价值延伸。
3.深入推进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轨道交通装备的数字化转型要为业务赋能,加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业务延伸,加快培育在大数据形势下的数字化新业态。一是大力发展产业数字化。以建设数据驱动型企业为目标,加大产品数字化建设推广。二是深化推广数字化平台应用。推进MRO、PHM、RCM等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在长周期维保项目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全生命周期维保服务能力,通过价值创造与客户实现共赢。三是努力实现数据价值突破。以推进数据治理为依托,通过构型贯通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构建价值模型,助力管理效能提升。四是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 在“制造+服务”转型中,通过数字化等手段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互利共赢。五是围绕“双碳”目标,持续加快轨道交通装备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四、结束语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所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必须要抢抓机遇,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