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探索
李珊 张家勇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校 400055 重庆市巴南区星澜汇小学校 400055
摘要:2020年3月20 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此,全国大中小学开始了对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一方,理应在劳动教育中的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和理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劳动课程,创设劳动实践基地,创新劳动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基地;劳动评价;实践探索
2020年3月20 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意见》中认识到,要把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放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课标》明确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切记不能以常规文化课的学习方式取代劳动教育。
学校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如何发挥我们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将党中央关于劳动教育的精神落实到位,让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素养得以真正形成呢?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意见》的出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要站在政治高度看待劳动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认识开展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更决定我们所培养的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二是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看,学校理应坚持做到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校家社三方通力协作。三是正确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劳动教育管理机制,注重教育实效,达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的“三观”的正确形成。
二、吃透《课标》精神,明确课程目标任务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其中《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从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劳动素养要求和课程实施等六大方面作了详细的阐释和指导。
其中《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从3大任务群,共10项内容着手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如下图)
不难发现,《课标》在内容与年级的设置上,都十分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但是任务群只是一个宏观层面的,没有再作具体内容的划分。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作规划设计。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对多数学校而言都是好规划好实施的。一些无法在学校开展的内容,如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个别项也能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协同完成。但是,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是校家社协同的最重要一方,应该根据学校实际,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细化课程任务,探索实践路径
按照国家课程计划,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开设一节劳动教育课。每个学校据此都在按课程计划排足了课时,安排了相应的教师。但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定将劳动教育与其它文化课程教育区别开,杜绝以常规文化课的学习方式取代劳动教育。
我校是一所新兴的城区学校,积极响应党的政策,在统一了思想和明确了《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从管理层认真开展专题研讨,形成有操作性,可实施的劳动教育课程。分年级分项目开展日常生活劳动,重点探索能让学生出力出汗的农业生产劳动。
(一)完善学校“梦想课程”,打造劳动特色课程
学校紧紧围绕“点亮生命、激活梦想”办学理念,构建起“梦想课程”体系,打造梦想特色校本课程。(如下图、下表)
在《课标》中列出的10个任务群里,我们重点从前6个任务群开始探索劳动实践路径,其余4项任务将通过另外的形式开展,如通过家庭自主开展,在学校研学活动中设置相应项目体验。学校重点将“农业生产劳动”任务群作为学校劳动特色课程,打造星梦花园、星梦果园、星梦稻田和星梦菜园。
在课时安排上,每期根据实有课时数开展劳动教育,重点以劳动技能培训与动手实践操作为主,其它安排为辅。
(二)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创建劳动实践平台
作为城区学校,通常受场地限制,要想开展好农业生产劳动是不容易的。但是,多数学校为了落实好农业生产劳动,避免学生外出劳动实践不便的尴尬,也因地制宜的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我校也充分利用屋顶、院坝角落,为其筑墙叠土,形成一块块种植场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一二年级重点以种植小花小草为主,三四年级以果树种植与养护为主,五年级是以盆栽小麦和水稻为主,六年级则以种植蔬菜为主。通过劳动基地的建设,为孩子真正搭起了劳动实践的平台,有了在校内也能投身农业生产劳动的机会。
(三)创新管理机制,确保劳动落实落地
有效的评价是撬动过程开展是否扎实有效的杠杆。学校从宏观层面拟定了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劳动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劳动素养的落实落地。特别是为了能将打造的劳动基地充分发挥作用,学校采取分年级实施项目,分班级落实到地块。其次,42名党员,每个党员带领一个班在劳动基地开展生产劳动,通过党员引领、促进党员自身劳动引领能力的提升。第三,从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劳动技能的生长、地块种植物的长势,最后的收成如何等多维度探索生产劳动评价机制,进一步促进学生校内生产劳动的效果。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劳动的过程中,感悟劳动的乐趣,劳动的不易和劳动创造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总之,在我们的教育中,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一方,认清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探索劳动实践路径,让劳动教育在每个学校,每个学生身上真正发生。在劳动教育的路上,我们将不断探索,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