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技工院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路径

作者

李微 于明军 孙若兰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重庆机械技师学院) 401320

摘要:本文探讨了技工院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路径。文章指出,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从专业知识中挖掘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思政;技工院校;融入路径

1 引言

在技工院校的教育体系中,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仅要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还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将思政教育的内涵有效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以实现全方位育人。因此,探讨技工院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路径,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2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思政元素的挖掘

2.1 从专业知识中提炼思政元素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图形图像处理、数字媒体制作、动画制作等。在这些专业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像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其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数字媒体制作课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数字媒体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2 结合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内涵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具有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应紧密结合这些专业特点。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数字媒体创新项目,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培养其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

2.3 拓展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除了从专业知识本身挖掘思政元素外,还可以拓展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例如,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或优秀毕业生分享他们的职业经历和心得体会,从中提炼出思政教育的素材;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数字媒体相关企业或工作室,了解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3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

3.1 优化课程设置,体现思政导向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各个课程中。可以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思政课程或模块等方式,确保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同时,应明确各门课程的思政目标,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元素。

3.2 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应紧密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课堂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设置具有思政意义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

3.3 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主体。因此,应加强对教师的思政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思政意识和能力。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思政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和要求;可以通过建立教师思政教学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

3.4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应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又注重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设置思政考核指标、开展思政实践活动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政表现;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思政档案,记录学生的思政成长历程和表现情况,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4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思政元素融入的实践策略

4.1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强调隐性和显性两种教育方式的结合至关重要。课堂氛围、教师言行举止等元素构成了隐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教师以身作则,展现对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的尊重时,学生自然会受到正面引导。与此同时,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或组织相关活动,直接传授思想政治知识和价值观,形成显性教育的一部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专业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环节,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气息。

4.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特性决定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该专业的教育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一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参与真实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此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4.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而应拓展至更广阔的空间。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平台。例如,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参观文化遗址等活动,都是有效的补充形式。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此外,建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思政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这样的做法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让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实现了全方位育人目标。

4.4 个性化与差异化相结合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设计思政教育方案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思想动态等信息,有助于制定出更为精准有效的教育策略。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是提升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对于那些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性任务;而对于需要更多指导的学生,则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5 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不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新时代教育目标的关键举措。通过从专业知识中提炼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达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效果。同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课内与课外教育的衔接,以及个性化与差异化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培养出具有爱国情怀、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三教”改革背景下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 刘硕.经济师,2024(10)

[2] 新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应用研究[J]. 王耀文.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13)

[3] 浅谈网络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运用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 赵麒栋.中国军转民,2024(09)

[4] 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媒体技术应用[J]. 李泽琛.中国报业,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