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多少?

作者

康文雯 樊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陕西西安 710038

当前,我国患糖尿病的人群已高达1.4亿。糖尿病是人体内的“破坏者”,它不仅影响机体内血糖的浓度,而且还会对我们的双脚产生不良影响。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的估计,1/5的糖尿病人将会因为足部疾病而寻求治疗。糖尿病会对神经、血管造成严重的损伤,导致脚部伤口很难愈合,一个小伤口,就会发展成溃疡和水疱,引发不良感染,甚至需要截肢。因此,对糖尿病人而言,足部护理非常重要,它是保护脚部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那么,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该如何正确护理足部?本文为您简单科普。

1. 认识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中一种比较常见且情况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糖尿病引起患者下肢的神经和(或)血管发生病变,造成足部出现溃疡,或是深层组织遭到损坏,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严重的感染情况或无感染情况。神经方面出现病变导致患者的脚感觉发生迟钝,甚至在受到伤害时也很难发觉;血管方面的病变则会使足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让伤口难以愈合,哪怕是最小的损伤,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糖尿病的症状:

早期症状:

①足部异常干燥:糖尿病患者的脚会出现异常干燥、无汗的现象,皮肤颜色也可能会变深、变暗,有的患者脚部呈深紫色或暗红色,且皮肤纹理慢慢消失,变得非常光滑、细薄,脚部的毛发也变得稀疏。

②异常的感觉:患者常常会感觉脚底像袜子一样,也就是说像穿着袜子触摸东西的感觉,或感觉减弱或没有感觉。这种不正常的感觉一般是从四肢的末端开始,然后再慢慢地往上发展。

③疼痛:患者还可能会觉得脚底板像热水烫伤一样有灼痛的感觉,或针刺一样的刺痛感。当病情恶化时,疼痛也会随之加剧。

④运动损伤: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就是肌肉出现萎缩,肌肉的张力有下降情况,可引起足弓、槌状趾、鸡爪指等畸形。

⑤间歇性跛行:因为腿部的血管存在病变缘故,导致患者在走路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小腿疼痛,片刻休息后可能会好一些,但是再走路的时候又会感觉到疼痛。

中晚期症状:

①皮肤出现开裂和溃疡情况: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脚部的皮肤就会出现干裂,慢慢产生溃疡,严重情况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糜烂、坏死等不良症状。并且,这些溃疡很难治愈,极易引起不良感染。

②感染:患者因病情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血液循环也出现障碍,所以极易引起足部的不良感染。在感染后还会出现发红、肿胀、灼热、刺痛的症状,严重情况的患者还会出现脓水。

③坏疽:患者糖尿病足严重情况下,其脚趾或脚部就会出现坏疽,也就是组织出现坏死,颜色发黑,此时,患者就可以需要截肢。

④血管方面出现病变:患者的腿部的血管会变窄,发生闭塞情况,足动的脉搏活动也会减弱或慢慢消失,导致皮肤温度非常低,脚部的皮肤变成深颜色。

⑤全身性的症状:有些患者也会出现心血管方面的损害,如:出现心悸,头疼;拉肚子、便秘等消化系统方面的病理改变;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贫血、浮肿等不良情况。

糖尿病足的分期:

①从医学临床角度来看,糖尿病足可以分为以下3类:

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动脉发生病变情况,进而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发足部不良症状。

神经型糖尿病足:足部症状大多是由于神经方面的病变引起。

混合型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的临床表现既存在脑缺血情况,也存在神经因素方面;大多数属于缺血性或混合型。

②糖尿病足分级标准:

0级糖尿病足:患者有发生溃疡的风险,但目前还没有症状。

1级糖尿病足:临床上未见感染,仅有溃疡。

2级糖尿病足:深度溃疡,通常伴有软组织炎症,但没有脓疡,也没有骨头。

3级糖尿病足:深部感染同时伴随着存在骨组织损伤或脓疡。

4级糖尿病足:局部出现坏疽,如脚趾部位、脚后跟部位或前足背部。

5级糖尿病足:整只脚都出现坏疽。

2. 糖尿病足的正确护理

①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

患者每天在洗脚之前,都要仔细检查足部有没有伤口,特别是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洗脚的时候,应当选择30到38℃之间的温水,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又能清洗双脚。千万注意水温一定不能过高,否则会灼伤皮肤。洗完脚后患者要使用柔软且吸水性强的毛巾慢慢擦干,不能用大力摩擦,否则会对足部皮肤造成难以察觉的创伤。

②定期修剪脚趾甲

趾甲过长很容易导致趾甲断裂,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所以糖尿病足患者一定要定期进行修剪。此外,患者最好寻求家人帮助修剪,不要自己操作,这是因为患者脚部的末梢神经失去知觉,即便脚趾被剪破也不自知。趾甲剪完后还应当轻轻打磨,避免脚部被锋利的趾甲刮破擦伤。

③穿透气性好的鞋袜

患者应选择透气性好,质地柔软,尺码适中的鞋袜,以利于糖尿病足的治疗。

避免穿凉鞋或拖鞋露出脚面的皮肤,不要把皮肤暴露于外,也不要穿太紧的鞋子或者高跟鞋等,这样只会增加脚部的负担。

④主动控制糖尿病

患者应当严格控制自己的血糖,根据自身的体重、年龄、活动量等,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持每日热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平衡。日常饮食应当按时按量,每顿不要吃得太饱。此外,糖尿病足坏死患者因感染消耗能量大,因此可以适当增加10%到20%的热量。严格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的变化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血糖保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

⑤保持适度的锻炼

患者每天应该坚持进行一小时的腿部活动、足部运动,比如进行甩腿、下蹲等运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抬高患肢,促进机体血液回流,保证下肢血液的循环通畅。

⑥避免光脚走路

尽量不要光着脚走路,即使是在家里的厨房或者浴室里,也应该穿着布拖鞋,这是因为患者的脚部神经不敏感,不小心踩到硬物便会造成伤口。此外,即使穿着舒适合适的鞋,也不宜久走。因为长时间走路,脚上会长茧,这也是造成糖尿病足溃疡的前兆。

⑦小心皮肤的滋润

好好保养足部的皮肤,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脚部很少出汗,造成足部皮肤异常干燥,尤其是足跟部位,极易发生皮裂,进而容易形成溃疡,引起继发性感染。每日可涂抹润足膏,轻柔按摩。

⑧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足部出现感染情况,会出现恶臭,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焦虑的情绪,不再好好护理足部,给糖尿病足的护理带来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及家属应当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多关心,多鼓励。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稳定、健康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 结语

总之,糖尿病足的防治重在预防,通过健康管理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糖尿病患者要想减少或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就必须定期、规范地做足危险筛查,提高对疾病认识,有效降低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