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传承:苏州水乡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陈子蓓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滨江苑幼儿园浪花苑分园

引言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从幼儿阶段启蒙,幼儿时期形成的文化感知与情感体验,对其终身文化认同的建立具有奠基作用。苏州水乡服饰,如乌毡帽、蓝布衫、绣花鞋等,承载着苏州水乡的生活智慧、民俗风情与审美追求,是极具教育价值的本土文化资源。因此,探索苏州水乡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路径,不仅能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还能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体验中接触、了解并喜爱本土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

一、苏州水乡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依据

(一)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苏州水乡服饰文化是苏州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其款式、色彩、图案中蕴含着水乡人民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如蓝布衫的质朴、绣花鞋的精巧,都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能让幼儿从小接触身边的文化资源,建立对本土文化的初步认知与情感联结,避免传统文化在幼儿一代的断层。

(二)幼儿发展的适应性

幼儿的学习以直观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为主,游戏则是满足幼儿这些学习特点的最佳方式。苏州水乡服饰文化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服饰的款式、材质等可通过幼儿的触摸、穿戴等动作被感知,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将服饰文化转化为游戏活动,能满足幼儿好动、好奇的天性,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索文化内容,促进其认知、情感、动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幼儿发展的双重目标。

(三)课程建设的需求性

当前幼儿园课程强调生活化、本土化,倡导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本土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苏州水乡服饰文化作为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在天然联系,将其融入课程,能让课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同时,这也能丰富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内涵,打破传统课程中文化内容单一、形式枯燥的局限,推动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完善。

二、苏州水乡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实施路径

(一)创设服饰文化游戏环境

在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创设中融入苏州水乡服饰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文化氛围的游戏空间。例如,在美工区摆放苏州水乡服饰的图片、实物模型,提供蓝布、丝线、纽扣等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主探索服饰制作;在角色扮演区设置“水乡服饰店”场景,投放乌毡帽、蓝布衫、绣花鞋等服饰道具,让幼儿通过穿戴、扮演,感受服饰的特点与水乡生活场景;在阅读区投放以苏州水乡服饰为主题的绘本,引导幼儿在阅读游戏中了解服饰背后的文化故事,让环境成为幼儿感知服饰文化的“隐形课堂”。

(二)设计服饰文化游戏活动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服饰文化游戏活动。在小班,开展简单的服饰认知游戏,如“找相同的绣花鞋”“匹配服饰与场景”,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认识服饰的款式、颜色;在中班,开展服饰制作类游戏,如用彩纸剪贴“小蓝布衫”、用黏土捏制“小毡帽”,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服饰的造型特点;在大班,开展服饰文化探索游戏,如“设计水乡新服饰”“编排水乡服饰表演”,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传统服饰文化进行初步的创新与表达。通过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循序渐进中加深对服饰文化的理解。

(三)渗透服饰文化游戏环节

将苏州水乡服饰文化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游戏环节中,实现文化传承的常态化。在户外游戏中,组织“水乡服饰接力赛”,让幼儿穿戴简易的水乡服饰道具进行接力,在运动游戏中强化对服饰的感知;在餐前等待环节,开展“服饰文化小问答”游戏,如提问“苏州水乡人民常戴的帽子是什么”,以轻松的方式巩固幼儿的文化认知;在过渡环节,播放具有苏州水乡特色的音乐,引导幼儿穿着自制的简易服饰进行即兴舞蹈游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服饰文化与音乐、舞蹈的融合,使服饰文化自然融入幼儿的日常游戏生活。

三、苏州水乡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反思

(一)实践成效

通过游戏化方式将苏州水乡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从幼儿层面来看,幼儿对苏州水乡服饰的认知明显提升,能主动说出常见服饰的名称与特点,且对本土文化的兴趣显著增强,在游戏中表现出对服饰文化的喜爱与探索欲望,初步形成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挖掘、运用本土文化资源的能力得到提升,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更能结合幼儿特点与文化内涵,推动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从课程层面来看,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内容得到丰富,课程形式更加多样化,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片段,为幼儿园课程的本土化建设积累了经验。

(二)存在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服饰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目前多停留在服饰的外观、款式层面,对服饰背后的历史渊源、民俗故事等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导致游戏活动的文化深度不够。二是游戏化实施方式存在局限,部分游戏活动仍以教师主导为主,幼儿的自主探索与创造空间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幼儿在文化学习中的主体性。三是家园协同不足,家长在苏州水乡服饰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未被充分调动,家园之间缺乏对文化传承的共同认知与协作,影响了文化传承的连贯性与有效性。

(三)改进方向

针对实践中的问题,需从三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深化服饰文化资源挖掘,通过查阅文献、走访民间艺人等方式,收集苏州水乡服饰的历史故事、民俗寓意等文化内容,将其转化为适合幼儿理解的游戏素材,丰富游戏活动的文化内涵。其次,优化游戏化实施方式,减少教师主导,增加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如在“设计水乡新服饰”游戏中,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确定设计思路,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服饰文化的理解与创新。最后,加强家园协同,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活动等形式,向家长普及苏州水乡服饰文化知识,引导家长参与到文化传承中,如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简易水乡服饰、讲述服饰文化故事,形成家园共育的文化传承合力。

结束语

将苏州水乡服饰文化以游戏化方式融入幼儿园课程,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结合的有益尝试。在实践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资源挖掘不深、实施方式局限、家园协同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文化资源挖掘、优化游戏化实施路径、加强家园协同,让苏州水乡服饰文化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培养其文化认同与审美素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坚实的幼儿基础。

参考文献

[1]在森林幼儿园快乐成长苏州市吴江区桃源幼儿园[J]. 华夏教师,2025,(21):130.

[2]顾敏洁.苏州水乡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5.

[3] 李斓. 苏州水乡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J]. 教育观察,2025,14(0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