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党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探讨

作者

李调莲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甘肃天水 741018

摘要:党校图书馆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和研究的重要阵地,其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对于提升党校教育质量、推动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党员干部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探索党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路径,不仅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党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党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措施。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措施

引言:

党校图书馆是党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党员干部提供学习资源、支持理论研究和促进思想交流的重要职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许多党校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模式陈旧、资源利用率低、服务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党校图书馆功能的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其需求,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党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提升其服务效能,已成为党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课题。

1.建立图书资料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资源高效检索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党校图书馆可以将传统的纸质图书、期刊、档案等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构建统一的数字资源库,利用元数据标引技术对资源进行精细化分类和标引,确保每份资料都能被精准定位和高效检索[1]。开发智能检索平台,支持关键词检索、语义检索和跨库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查询需求,系统还可以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相关学习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数字化管理系统还应具备资源更新和动态管理功能,确保数字资源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图书资料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还需要注重系统的安全性、兼容性和可持续性,在数据安全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字资源在遭遇意外情况时能够快速恢复,采用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策略,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保障资源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确保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与现有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ILS)和其他党校教育平台无缝对接,形成一体化的学习支持体系,还需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对数字资源进行补充和优化,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2.推行图书分类标准化管理,提升馆藏资源利用效率

图书分类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采用科学、统一的分类体系,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LC)或《国际十进分类法》(UDC),对馆藏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归类,这一方式,可以确保图书、期刊、档案等各类资源在分类上具有一致性和逻辑性,便于用户快速定位所需资料,结合主题标引和关键词标引技术,进一步细化资源的分类层次,使其能够精准反映内容主题,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检索需求。

充分考虑党校教育的特殊性和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增设与党的理论、政策、历史等相关的特色分类类别,确保馆藏资源能够紧密贴合党校教育的实际需求,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了解用户的学习偏好和检索习惯,进一步优化分类体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实施图书定期盘点制度,确保馆藏资料完整性

定期盘点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化的清点和核查,全面掌握馆藏资源的实际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资源丢失、损坏或错位等问题,可以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或条形码扫描技术,对馆藏图书、期刊、档案等资源进行高效、精准的盘点,RFID标签的植入和读取设备的部署,图书馆能够实现资源的自动化清点,大幅提升盘点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结合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ILS),将盘点数据与系统记录进行比对,快速识别差异并生成盘点报告,为后续的资源补充、修复或剔除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馆藏规模和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盘点周期,如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并结合日常抽查和专项盘点,确保盘点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应建立完善的盘点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盘点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确保盘点工作有序进行,图书馆还应加强对盘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通过盘点结果评估馆藏资源的使用状况和损耗情况,为资源采购、剔旧和修复提供决策依据,可以引入数据可视化工具,将盘点数据以图表形式呈现,便于管理者直观了解馆藏资源的动态变化。

4.开展读者需求调研,优化图书采购

科学、系统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图书馆可以全面了解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研究方向和阅读偏好,可以设计多维度的调研问卷,涵盖读者对图书类型、主题领域、出版年份以及数字化资源的需求,并结合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ILS)中的借阅记录和检索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读者的行为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识别出高频检索关键词、热门借阅书籍以及资源使用趋势,为图书采购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党校图书馆能够打破传统采购模式的局限性,实现从“以馆藏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变。

图书馆应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明确采购重点和优先级,确保资源采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可以引入专家咨询机制,邀请党校教师、科研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采购决策,确保采购的图书资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2]。图书馆还应加强与出版社、书商以及同行机构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和联合采购机制,降低采购成本并扩大资源覆盖面,在数字化资源采购方面,应注重电子书、数据库和在线课程等资源的引进,满足读者对多样化学习形式的需求。

5.加强图书资料借阅权限管理,保障资源合理使用

建立科学、规范的权限管理体系,图书馆可以有效控制资源的借阅范围和流通频率,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可以基于读者的身份属性(如教职工、学员、访客等)和借阅历史,设置差异化的借阅权限,包括借阅数量、借阅期限以及可借阅的资源类型等,借助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ILS)和身份认证技术,实现借阅权限的自动化管理,确保权限规则的严格执行,还可以引入信用评分机制,根据读者的借阅行为(如按时归还、资源保护等)进行动态评分,并以此调整其借阅权限,激励读者合理使用资源。

引入智能化的权限管理工具,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实现权限管理的精细化和灵活性,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读者的借阅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识别异常借阅行为(如超期未还、频繁借阅等),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资源的正常流通。图书馆还应定期评估权限管理规则的有效性,根据读者反馈和资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权限设置,确保管理规则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可以通过开发自助借阅系统和移动端应用,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权限查询和借阅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结语:

党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不仅是提升党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的重要途径,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党校图书馆可以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从而更好地满足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党校图书馆应继续探索创新路径,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为党员干部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支持,只有这样党校图书馆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保障。

参考文献:

[1]玉兰. 信息时代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研究 [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 (15): 146-148+153.

[2]章丽姗. 党校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的对策研究 [J]. 领导科学论坛, 2020, (21): 56-5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