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技术在林业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作者

邱运炜

信丰县林业发展中心森林资源保护站 江西赣州 341600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林业资源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愈发受到关注,森林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森林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管理这些宝贵的资源,现代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手段,从遥感技术到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科技为林业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工具,促进了科学管理和决策的精准性,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技术在林业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技术;林业资源;保护措施

引言:

林业资源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为生物提供栖息地,还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候变化、非法砍伐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森林资源遭受了巨大压力。传统的森林保护手段在面对复杂的自然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威胁时,逐渐显现出局限性。现代科技,尤其是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和无人机监测,能够提供更为精准的森林资源数据和更高效的保护措施,通过将这些技术与传统林业管理方式结合,能够实现资源的精准监控与管理,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与威胁,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支持。

1.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实时监测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无人机具备灵活性强、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势,能够在大范围内获取森林资源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通过搭载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无人机可实现多种环境参数的监测,包括植被覆盖、森林健康、树种分布、林木生长情况以及灾害影响等。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精准地评估森林的生长情况、更新速率以及潜在的威胁因素,如虫害、火灾和非法砍伐等。无人机遥感技术还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地面调查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尤其适用于那些交通不便或自然环境复杂的区域,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后续分析,结合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自动化识别与分类,图像识别技术能够自动检测森林覆盖率的变化,识别出火灾、风灾等灾害造成的损失,甚至预测未来的风险区域,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使得无人机获取的数据可以与历史数据进行融合,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变化分析,帮助制定精准的森林资源保护计划。

2.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精准绘制林业资源分布图

GIS能够通过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为林业资源的分布、变化与保护提供直观、精准的图形化展示,整合遥感影像、地面调查数据、气候数据以及生物多样性信息,GIS能够有效地绘制出不同森林类型、物种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空间分布图,帮助管理者直观地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潜在变化。除了绘制静态的资源分布图,GIS还能够与时间序列数据结合,实现动态的资源变化监测,利用GIS技术实时追踪森林火灾、病虫害蔓延等灾害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及时调整保护措施和资源配置[1]。这种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使得林业管理者能够在大范围的地理区域内,精准掌握各类森林资源的分布、变化以及受威胁程度,极大地提高了资源保护的科学性和效率。

利用空间分析工具,GIS能够实现森林资源的空间模式识别与变化趋势预测,结合叠加分析功能,GIS可以将不同的生态因素如土壤类型、降水量、气温等与森林资源分布数据相结合,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估,预测不同区域的森林生长潜力和可持续利用状况,结合空间数据与统计模型,GIS还能够进行森林资源的承载能力分析,为森林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引入智能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控森林火灾

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湿度、烟雾、气体浓度等多种环境监测设备,能够在火灾初期及时捕捉到微小的环境变化,特别是温度和烟雾的快速升高,帮助系统在火灾扩散之前做出迅速反应。这些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提供高频次、连续的数据流,确保火灾发生时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得到准确的信息,这种信息的及时获取,显著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扑灭火灾的成功率,减少森林资源损失。智能传感器网络的优势不仅在于监测精度的提升,还在于它能够覆盖较为广泛的区域,特别是在那些交通不便或自然环境复杂的地区,传统监控方法无法有效实施的区域,传感器网络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与传统监控系统相比,智能传感器网络具有显著的智能化特点,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增强火灾预防与应急响应能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火灾发生的模式进行分析与预测,从而为森林火灾的防控提供决策支持,对历史数据的学习,智能系统能够识别出潜在的火灾风险区域,预测不同气候条件下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火灾蔓延的速度与方向[2]。

4.采用卫星影像分析技术,评估森林覆盖状况

卫星影像通过提供地面覆盖类型、森林密度和健康状况等重要信息,使得森林覆盖状况的变化可以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精确跟踪,利用不同波段的影像,特别是可见光、红外和近红外波段,可以帮助分析森林的叶绿素含量、植被指数(如NDVI)等指标,进而评估森林生长状况、健康程度以及碳储量等生态功能,结合时间序列数据,卫星影像技术还能够识别并评估森林覆盖的动态变化,包括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火灾或病虫害引发的损失等。采用高频次、多时相的卫星影像,可以实时监控森林的退化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影像,能够量化森林覆盖率的减少情况,揭示人为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通过空间分析和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提取出森林分布图、树种多样性、植被覆盖度等关键指标,为森林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支持。

5.应用人工智能算法,预测森林资源生长趋势

AI算法通过分析大量的森林生长数据,如气候变化、土壤质量、树种特征、历史生长模式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多维度数据,能够建立复杂的预测模型,常见的算法包括机器学习中的回归模型、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这些算法通过对现有数据的训练,能够自动识别出影响森林生长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森林资源生长趋势进行预测,基于气候变化模型与历史生长数据的结合,AI能够预测不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森林的生长速度与健康状况,从而为森林管理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通过深度学习技术,AI可以从遥感数据、地面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等多个来源进行融合,形成对森林资源生长趋势的全面理解,AI能够模拟复杂的生态系统过程,识别出森林生长中的潜在威胁,例如病虫害、火灾、气候极端变化等,并在早期做出预警,AI还可以与物联网(IoT)技术结合,通过实时传感器数据的获取,为森林资源的管理提供动态反馈,结合精确的预测与智能化管理,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帮助科学家和管理者制定更为精准的森林恢复计划,优化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策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林业资源保护的手段也在不断创新与深化,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手段的不足,促使林业保护工作向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尽管技术的应用在林业资源保护中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仍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不断优化技术手段,并结合全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林业资源的保护将迈向更加科学和高效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沈亚雄,夏政. 林业工程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探析 [J]. 中国林业产业, 2024, (11): 92-93.

[2]庄子义. 生态林业发展中现代林业技术作用及创新对策——评《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 (13):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