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采用中药联合耳穴埋针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

张旭华

义乌市福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义乌市 322000

【摘要】目的:研究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采用中药联合耳穴埋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72例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耳穴埋针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采用中药联合耳穴埋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水平。

【关键词】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中药;耳穴埋针

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乏力、心悸、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1]。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中医“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范畴,长期阴精亏耗可导致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亢盛,引发血压升高并伴随顽固性头痛、耳鸣、烦躁易怒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依赖降压药物,然而,治疗时易伴随低血压、心率失常、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而中药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主要通过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清热泻火等方法,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从而改善高血压症状[2]。此外,耳穴埋针疗法基于中医经络学说,通过持续刺激穴位,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内分泌及血管调节能力,增强机体稳态调节机制。基于此,本文将研究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采用中药联合耳穴埋针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72例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调研目标,依据奇偶法均分两组。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平均值在(52.25±5.64)岁;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平均值在(52.26±5.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3]诊断标准;(2)知情同意;(3)病程超过6个月。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靶器官损害;(2)近3个月内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3)耳廓皮肤破损或感染。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Ⅰ)(烟台鲁银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23442;10mg),3片/次,1次/d。

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耳穴埋针治疗,(1)中药组方:生地黄及山药各30g、山茱萸、玄参及麦冬各20g、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黄柏、知母、白芍及丹参各15g、川牛膝及杜仲各12g、桑叶及钩藤各10g。早晚两次温服,每日1剂。(2)耳穴埋针:取神门、交感、肝、肾、心、皮质下等穴位,患者取坐位,常规清洁耳廓,并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穴位区域,待皮肤干燥后选用0.22mm×1.5mm一次性无菌揿针,用无菌镊子夹持揿针,将针尖对准耳穴中心部位,轻压固定贴片,使针体完全刺入皮内,针帽紧贴耳廓皮肤。埋针完成后,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刺激耳穴3-5次,每次按压约30 s,以出现酸胀感为度。每次埋针左右耳交替进行,每周更换一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血压水平:记录收缩压与舒张压数值。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导致肝阳亢盛,血压升高。《黄帝内经》云:“阴虚则阳亢,阳亢则气逆”,阴液亏虚使阳气失去制约,肝火偏亢,进一步扰动气血,导致血压异常波动。该证型高血压常伴随五志过极,情志失调易致肝阳升动,进一步加剧血管收缩,形成血压升高的恶性循环。因此,应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清热泻火为基本原则,同时结合经络调节以改善机体自稳调节功能,使阴阳趋于平衡,血压恢复稳定。

本次研究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与李赛[4]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为通过中药组方调理肝肾阴阳失衡,能够滋补肝肾之阴,抑制肝阳上亢,减少自主神经兴奋性,稳定血压。生地黄、玄参、麦冬补阴生津,减少血管收缩因子释放,降低血管紧张度。黄柏、知母清热泻火,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改善血流动力学。丹参活血化瘀,降低血管阻力,促进微循环。桑叶、钩藤平肝息风,调节血管舒缩,提高血管顺应性,减少高血压病理损伤。通过耳穴埋针调节自主神经系统,能够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迷走神经功能,稳定血压调控。刺激神门可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缓解应激性高血压。交感穴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降低血管收缩反应。肝穴平肝降压,改善因情绪因素引起的血压波动。肾穴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增加一氧化氮(NO)水平,促进血管扩张。皮质下穴调控大脑皮层,减少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采用中药联合耳穴埋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倩,陈蕾,承新.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睡眠障碍临床疗效[J]. 河北中医,2024,46(4):606-609.

[2]石彦会,康国彬,何红涛,等. 耳穴埋豆配合中药足浴及相关护理干预对痰瘀型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3(13):1867-1870,1883.

[3]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编写委员会.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2,20(1):1-24.

[4]李赛,李鑫. 耳穴压豆联合埋针治疗在老年高血压共病失眠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 当代护士,2024,31(20):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