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激励干预模式对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夏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
【摘要】目的:分析激励干预模式对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协和医院胃肠外科2024年1月—2024年8月90例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45例),结合组开展激励干预模式(n=45例),分析2组康复效果,并采用希望水平测量评分(HHI)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后组HHI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干预模式能提高肠造口患者的希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激励干预模式;肠造口;希望水平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依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数据统计,在世界癌症疾病中,CRC发病率位于第3位,死亡率位于第2位,该疾病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已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及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仍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患者胃肠道重建,需要建立肠造口来满足日常排泄功能,对患者生活以及生理功能均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2]。对于肠造口患者来说,术后的心理调适至关重要,而常规护理通常缺乏系统的心理支持措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激励干预模式起源于20世纪中叶,由于当时传统治疗侧重生理层面,效果有限,而学者发现心理和行为因素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遂开始探索通过激励手段引导患者,由此逐步发展出该模式,主要用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康复效果[2]。因此本文深入分析激励干预模式对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有望消除其负性情绪,提高希望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协和医院胃肠外科2024年1月—2024年8月90例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经病理检查证实,且符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指南(2018版)》[3]中关于留置肠造口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标准。
排除标准:(1)存在听力、语言障碍;(2)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伴有脊髓转移。
1.2方法
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结合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开展激励干预模式,具体包括:(1)心理激励:①建立信任关系: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其感受和担忧,以温和、专业的态度给予回应,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建立起信任的护患关系。②心理疏导: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运用专业知识为其讲解肠造口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的必要性、造口的功能和护理方法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造口,减轻心理负担。③成功案例分享:收集与患者情况相似的肠造口康复者的案例,通过面对面交流或播放视频等方式,让患者了解到他人能够成功适应造口生活,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行为激励:①造口护理培训:采用现场示范、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造口护理的步骤和技巧,包括造口袋的更换、皮肤清洁、造口观察等,鼓励患者自己动手操作,每次完成后给予肯定和鼓励。②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如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当患者达到计划目标时,给予相应的奖励,如小礼品或表扬。(3)社会支持激励:①家庭支持:组织家属培训,让他们了解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陪伴和照顾,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过程,营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②病友互助:定期举办肠造口患者交流会,为患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支持的平台。还可建立患者微信群或其他线上交流平台,让患者能够随时分享经验、互相鼓励。③医护团队支持: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医护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医护人员定期与患者沟通,及时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2组均持续干预至出院。
1.3观察指标
希望水平,选择希望水平测量评分(HHI)[4]对患者进行评价,量表包括3个维度、12个条目,通过Likert4级评分法,总分12—48分,得分越高,反映患者希望值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计算。
2结果
2组HHI评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诸多学者研究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研究结果。因激励干预护理模式能有效驱散患者的焦虑、恐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消极情绪。通过在行为方面设定目标并给予奖励,极大激发患者配合治疗、自我护理的积极性,提高治疗依从性;此外,激励式的护患沟通,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需求,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构建起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最终助力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全面提升生活质量。本文研究发现,护理后结合组HHI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HHI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也佐证了该结果。综上所述,激励干预模式能提高肠造口患者的希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吉虹,李甫.激励护理对胰腺癌患者手术希望水平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2):239-242.
[2]孟祥红,李玮,王慧敏.激励式心理疏导对食管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3,18(2):146-148.
[3]陈丽华,孙晓红,王芳.家庭支持联合心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11):1513-1516.
[4]钱红,周琳,吴敏.心理弹性训练在肠造口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24,59(3):38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