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循环再利用方式分析

作者

黄立岩

身份证号码:130221198901022716

摘要:工业废水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废水处理是目前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某煤化工企业为背景案例,指出工业废水来源及循环再利用标准,针对生产废水、焦化废水、生活污水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方法,通过本文,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新思路,提高水体的循环再利用价值,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工艺流程

对煤化工企业而言,寻求一种安全高效稳定的废水处理技术,实现水体的循环再利用,既能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又满足企业发展的外在要求。

1.工业废水来源及循环再利用标准

1.1 工业废水来源

某煤化工企业,经营范围包括煤焦化工、焦油化工、煤气制天然气、余热发电清洁能源生产与销售等。

1.2 循环再利用标准

该企业生产中,各类废水的排放量大,传统处理工艺不仅成本高,而且回水的再利用率低,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2.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方法

2.1 生活污水处理

2.1.1 水质特征

厂区内的生活污水,主要由各类生活设施排放。取样后进行检测,其pH值为6.7~9.5,其他进水水质指标见下表1。

2.1.2 技术方法

技术要点:①污水先经过宽度50 cm、间隙1 cm的格栅,拦截体积较大的悬浮物。②经过格栅的来水进入沉砂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为8 h,使得大颗粒污染物沉淀。③经过沉砂调节池的来水进入生物接触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加入填料380 m3,经微生物去除COD、BOD5、NH3-N等污染物。④经过生物接触池的来水进入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为3 h,负荷量为1.5 m3/m2·h。⑤经过沉淀池的来水进入调节池,并入生产废水进一步处理。

2.1.3 处理效果

COD、BOD5、TDS的去除率分别为90.3%、96.4%、6.5%,出水未达到设计回用水标准要求;TP、SS、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6.1%、96.4%、91.6%,出水满足设计回用水标准要求。

2.2 生产废水处理

2.2.1 水质特征

厂区内的生产废水,主要由循环冷却水系统、燃气锅炉、干熄焦锅炉、除盐水站等设备排放。取样后进行检测,其pH值为8.0~8.7,生产废水的BOD5/COD约为0.26,说明废水的生化性较差,重点处理指标是COD、SS和TDS。

2.2.2 技术方法

技术要点:①废水先进入调节池,经水量调节和水泵提升进入高效澄清池。②高效澄清池呈圆柱形,高度7.6 m、直径8.8 m,加入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废水在此处发生絮凝反应,使固体与液体分离,一部分污泥排出。③经过高效澄清池,出水进入流砂过滤器,共设置6套,高度6 m,直径2.5 m,单套设计处理水量50 m3/h,截留颗粒较小的悬浮物,反洗水回到调节池再次利用。④经过流砂过滤器,出水进入中间水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⑤经过中间水池,出水加压处理进入保安过滤器,共设置2台,其过滤孔直径为0.1 mm。⑥经过保安过滤器,出水进入电渗析装置进行脱盐,共设置15套,单套设计处理水量20 m3/h,脱盐率65%,回收率70%,脱盐后的水进入回用水池,用作生产补充新水。电渗析产生的浓水则进入浓水池,并入焦化废水进一步处理[2]。

2.2.3 处理效果

TDS的去除率为61.8%,出水未达到设计回用水标准要求;COD、BOD5、SS、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56.6%、56.5%、78.8%、51.3%,出水满足设计回用水标准要求。

2.3 焦化废水处理

2.3.1 水质特征

厂区内的焦化废水,一部分来源于生化工艺环节,另一部分来源于处理后的生产废水。取样后进行检测,其pH值为7.1~8.8,焦化废水的BOD5/COD约为0.26,说明废水的生化性较差,且含有脂肪、酚类、杂环化合物难以生物降解,重点处理指标是COD、BOD5、SS、TDS和NH3-N。

2.3.2 技术方法

技术要点:①废水先进入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8 h,经水质调节和水泵提升进入微电解装置中。②出水进入微电解装置前,加入硫酸将水体的pH值降低至3以内,进入微电解装置中,在微电流作用下降解水中的有机物。③经过微电解装置,出水进入微电解产水池,水力停留时间为0.5 h,经水泵加压进入催化氧化装置,共设置2套,每套处理水量为180 m3/h。加入芬顿试剂,在微波辅助下有机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提高降解效果。④经过催化氧化装置,出水进入絮凝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为0.5 h,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水体的pH值。⑤经过絮凝反应池,出水进入辐流沉淀池,高度5 m、直径12 m,水力停留时间为4 h,实现泥水分离。⑥经过絮凝反应池,出水进入沉淀产水池,经水泵加压进入多介质过滤器,共设置4台,直径为4.5 m,在此处去除多种大颗粒物质。⑦经过多介质过滤器,出水先进入自清洗过滤器,孔径为0.1 mm,处理水量为400 m3/h。再进入电解析装置进行脱盐,共设置20套,单套设计处理水量25 m3/h,脱盐率65%,回收率70%。脱盐后的水一部分进入浓水池综合利用,另一部分进入缓冲水池。⑧经过缓冲水池,出水进入超滤装置,设置2套,单套60支膜,运行通量为65 L/m2·h。然后进入超滤产水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 h。⑨经过超滤产水池,出水进入反渗透装置再次脱盐,共设置2套,单套210支膜,运行通量20 L/m2·h,回收率70%。⑩经过反渗透装置,出水水质检测合格后进入回用水池,用作生产补充新水。

2.3.3 处理效果

COD、BOD5、TN、SS、TDS、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6.9%、99.0%、73.4%、90.3%、93.4%、99.3%。另外,pH值为7.3~8.2,细菌总数为550-700个/mL,出水满足设计回用水标准要求。

3.结语

本研究以某煤化工企业产生的废水为例,对不同废水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最终出水满足循环再利用要求,并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可在类似企业中推广应用。未来,应进一步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废水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推动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环境监测废水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山西化工,2024,44(11):288-290.

[2] 梁梦霖.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工程实例应用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14):16-18.

作者简介:黄立岩(1989-),男,汉族,本科,河北省唐山市人,就职于唐山兆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