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

周洁

安徽省蚌埠市凤阳路第二小学 233000

引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和运用能力,还能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培养全球公民素养。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要把握好度。不能引入过于复杂、晦涩的文化内容,以免增加学生理解负担,降低学习兴趣。在教颜色词汇时,适当介绍西方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意义,像白色在西方常代表纯洁,而不是长篇大论西方婚礼文化的由来与细节。选取的文化素材要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以简单有趣的故事、儿歌、动画等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初步感知不同文化,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融合性原则

跨文化意识培养不应孤立进行,要与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紧密融合。在词汇、语法、句型教学中自然渗透文化知识。教“Thankyou.”句型时,介绍西方表达感谢的场合和习惯比东方更频繁随意,使学生不仅学会句型运用,还了解背后文化差异。通过语言学习理解文化,借助文化加深对语言理解,让学生意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文化认知偏差

小学生在接触英语国家文化时,常因自身成长环境和有限阅历,出现文化认知偏差。他们易受本土文化思维定式影响,用熟悉的文化观念去解读西方文化,导致理解不准确。将西方家庭关系简单类比为中国家庭,忽略西方家庭更注重个人独立空间的特点。部分学生通过碎片化信息获取文化知识,如从影视片段中片面了解西方生活,易形成刻板印象,认为西方生活处处美好自由,忽视其背后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这极大阻碍了跨文化意识的正确培养。

(二)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面临实践机会严重不足的困境。学校教学大多局限于课堂,真实的跨文化交流场景稀缺。学生虽在课本上学到文化知识,却没有机会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和验证。校内很少组织与国外学生交流互动的活动,也难以开展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即使有英语角等活动,也多是学生之间的模拟对话,无法真正接触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与思维碰撞,导致学生虽有一定理论知识,但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得胆怯、不知所措,无法有效提升跨文化意识。

(三)教学资源匮乏

小学英语教学在跨文化意识培养上,教学资源匮乏问题突出。适合小学生的英语文化类教材、读物数量有限,且内容陈旧,难以满足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求知欲。多媒体资源不足,像优质的英语文化纪录片、互动式文化学习软件较少。在信息化时代,教师难以获取丰富素材辅助教学,课堂上只能依赖简单的文字和图片讲解。学校缺乏专业的跨文化教学师资培训资源,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有心无力,无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并生动传授给学生,限制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是落实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词汇与语法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能让知识不再枯燥。以教材中“holiday”相关词汇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单词拼写与发音,更要深入介绍西方主要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的起源。圣诞节源于纪念耶稣诞生,人们会装扮圣诞树、互赠礼物;感恩节则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家人团聚共享火鸡盛宴。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学生不仅学会了语言知识,更能理解西方文化中对家庭、感恩、宗教信仰的重视,在学习语言的培养文化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教学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结合。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如西方餐厅点餐、超市购物等逼真的跨文化交流场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西方文化的交流方式和礼仪规范。在餐厅点餐情境中,学生学会如何礼貌地询问菜品、表达需求,体会西方社交中的礼貌用语和沟通习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就特定文化主题,如西方家庭文化、社交礼仪等进行讨论和分享。学生在交流中各抒己见,促进思想碰撞,不仅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合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教学活动。

(三)丰富教学资源

除了教材,广泛收集适合小学生的英语绘本、动画、歌曲等资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小猪佩奇》等英文动画为例,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地道的英语表达和丰富的西方生活场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真实的英语环境。学生在观看动画时,自然地学习到日常用语、家庭互动方式以及西方的生活习惯,增强文化感知。英语绘本则以精美的图画和简单易懂的文字,讲述西方的经典故事或生活片段,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西方文化魅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渠道,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开展文化主题活动

定期举办文化节是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实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在“西方文化周”中,展示西方特色美食、服饰、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学生制作披萨、品尝甜甜圈,了解西方饮食文化;穿戴西方传统服饰,感受其独特风格;制作西方手工艺品,如复活节彩蛋,深入了解西方节日习俗,加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组织英语演讲比赛、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准备演讲和竞赛的过程中,主动查阅资料,深入研究西方文化,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活动始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本文所提出的一系列实践策略,如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与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家校合作以及注重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持续改进和完善这些策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应积极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深化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文化包容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陆青青.融入跨文化意识丰盈小学英语课堂[J].小学生(下旬刊),2023,(12):85-87.

[2]黄敏敏.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家长,2023,(35):165-167.

[3]金晓吉.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S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