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盆腔炎物理治疗期间加强护理措施的效果分析

作者

朱静 薛莲 邹喜

无锡市中医医院 江苏无锡 214071

中图分类号:R248

引言

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炎症疾病,患者症状发作严重时会造成严重的机体损伤,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该病发病多以生殖道感染有关,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极易形成慢性盆腔炎,严重者会出现盆腔粘连、不孕症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理疗法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被临床上广泛用于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管理工作中,该方式能刺激局部血循环、抑制炎症,为患者找到一条新的康复之路,但仅通过物理疗法的单一治疗方法,无法满足患者所需的更多护理需求,寻求科学护理为其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23 年3 月~2024 年1 月在医院妇科门诊诊治并经过医院确诊为慢性盆腔炎疾病患者共 42 例,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1 例。对照组:女性共21 例,年龄最小者24 岁,最大者 46 岁,平均年龄为34.2 岁。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最小者25 岁,最大者47 岁,平均年龄为33.9 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慢盆疾病患者;(2)年龄 18~50 岁;(3)无严重的肝、心、肾等脏器疾病者;(4)本人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生殖道肿瘤及宫外孕者;(2)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3)近期使用过抗生素或治疗者;(4)精神不稳定者或者无法配合治疗与随访者。

1.2 方法

两组实施常规盆腔炎物理治疗,主要包括低频脉冲电疗法、红外线疗法、温热理疗等,具体参数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调整,做到治疗精准有效。采用 1 次/天,2 周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患者的相关反应,给予及时的调整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治疗前的健康教育,治疗中的环境卫生以及基本生活护理等。护士定时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清洗工作,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发生等。注意饮食,患者进高营养且清淡的食物,不能进食辛辣食物等。对患者进院后的一般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对患者体温、脉搏等进行日常的生命体征监测等。

对照组基础护理加以强化具体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评估、生活方式干预等。心理评估由具体护士和患者具体交流评估,开展心理疏导,使患者消除心理压力,树立信心。病情评估具体分为镇痛指导和小便排便指导,指导患者选择最舒适的姿势,注意腹部使用适当的温度和轻轻的按摩。生活方式具体包括饮食指导,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包括帮助患者选择适当的轻量运动,如轻松行走等,从而促进全身血液流畅。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给予盆腔炎指标及检查腹部是否出现压痛和阴道分泌物情况,出现立即汇报及时处理,必要时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病情的随访并定期反馈病情,对炎症严重的患者隔离时防止交叉感染,嘱托患者加强自身卫生习惯的建立,提高自觉性,尽快治愈自身疾病。

1.3 评价指标

(1)临床康复指标记录临床的腹痛、排便情况、全身症状等情况,定量对症状缓解进行记录,体现客观的缓解程度。(2)生活质量指数对治疗后患者进行生活质量量表的评价,包括生活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等,体现治疗后的最终生活能力。(3)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及家属对整个治疗过程的评价,以便对整个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对此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等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下腹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症状明显改善,且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 表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8 项生存质量评分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3 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妇科炎症,其发病与炎症的局部感染扩散导致的局部组织炎症,以及全身免疫功能调节不正常等相关,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等,主要与女性生殖器官解剖学特点、激素水平变化、感染源等有关。慢性盆腔炎从中医角度归属于“带下病”“胞宫瘀阻”等,在治疗中多以气血不畅、湿热瘀滞、脏腑功能失和等为主要致病因素,其经过物理治疗方法可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代谢,减少局部炎症渗出、水肿等组织局部表现,为组织修复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单纯的物理治疗方式不足以达到整个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整体状态等亦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科学性护理的应用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使用并不只是体现在生理功能上,还有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等干预,而心理的安抚亦可认为是可以通过安抚、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应激反应及调节其情绪,其反应及刺激会影响内分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从间接方式改善炎症的状态。有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患者受慢性症状的影响,时常伴随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而心理压力可诱发神经内分泌失调,造成机体内分泌及免疫反应失调,炎症依旧未被清除或反复发生。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宣教、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有针对性的心理状况评估等,可以促进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病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临床疾病效果更佳。疼痛症状及规律排便排尿为护干预的两项主要内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疼痛多为下腹部的隐痛或隐痛,疼痛的同时不仅对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出现机体应激状况,从而引发疾病进展。护干预措施通过指导体位,局部使用热敷手段,按摩穴位等疏导患者局部的膀胱和肠道症状,促进血管以及淋巴回流的改善,减轻局部的炎症积聚。规律的排尿排便可减少泌尿生殖交叉感染的机会,预防再次炎症的发生[1]。

另外,积极的生活模式干预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例如营养支持,摄入的营养会影响机体的免疫能力及组织修复能力,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营养饮食利于炎症修复机制;无辛辣刺激饮食及少食过多糖分饮食可减少炎症介质产生。再如,积极适度的活动,例如轻松的步行活动有助于促进机体全身及盆腔微循环灌注,利于炎症物质分解代谢,预防组织水肿淤滞等问题的发生。此外,积极的生活模式干预除生活行为引导之外,更要通过具体实施、可以操作的方案,让患者从生理行为到身心需求都可以自主干预,并且在综合引导之下建立整体干预措施。我们知道护理模式理论即是要求围绕着病人,因而对于患者的主动与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即是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与持续性的持续管理。因此,在盆腔炎体疗过程中,对于需要干预的患者来说,除了科学、系统的体疗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疼痛症状、不同程度心理状况、不同程度行为干预或生活方式习惯及不同病程阶段等特点,针对性地增加心理干预的频率或疼痛干预的管理等措施,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生活方式自我引导的情况和干预需求,对于体疗中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干预及恰当分配,以获得更佳的体疗干预效果。例如,对于不同程度的心理敏感及生活、行为模式上有痛苦抱怨、痛诉倾吐表现患者,可增加心理指导或减轻疼痛症状的干预频率及效果;对于相对而言体质好、生活自理能力强及独立程度较高患者,则可针对性加强体疗行为干预及生活方式及自我监护技巧干预等。综合干预不仅可以起到被动辅助性作用,甚至可成为参与性或主动性作用干预患者病情、体质及恢复状况,最大限度地提高积极主动性和主动性干预、提高针对性及整体干预效果[2]。笔者将这种全方位积极干预比作“全程管理和动态评估干预”的模式。全面管理要求患者从治疗前、治疗中到治疗后均有护理全面覆盖,同时需要及时监测治疗中患者症状、生命体征以及情绪,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护理干预。该模式理论上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再次复发、出现并发症以及患者焦虑的情况,同时提高患者医疗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信任感。慢性盆腔炎由于为慢性疾病,且长期反复发作,因而单一的干预很可能难见成效,而采用全面动态管理模式,将连续干预所带来的叠加效果对治疗加以巩固提高,从而加强治疗的遵从性与综合治疗的有效性。已有理论研究指出,护理对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比较显著。盆腔炎会对生理、社会及心理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给患者的工作、家庭以及社会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带来一定的障碍,而全面性的护理可通过对生理功能的充分照顾,结合心理功能的护理干预以恢复受患者的情绪以及功能受影响,帮助患者更好适应日常的治疗和生活,使患者能够充分处理疾病所带来的不便,特别是对于慢性病,以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治疗效果评价的程度体现了疾病控制、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对于医学护理服务的认知上的满意[3]。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疼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对月经病临床症状的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改变和减轻了病证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机制。患者主观改善疼痛的方法包括疼痛缓解的指导、热敷及中医腹部腧穴推拿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患者的疼痛情况,效果显著。规律的排尿和排便、局部的清洁处理,减少了炎症继发的感染机会,也在最终的临床结果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对月经病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减轻了月经病患者炎症临床症状的出现,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使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增加了患者生理、心理生活需求的满足和生理状态的改善[4]。规律化的生活指导、心理指导及中医健康教育,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及自我管理技能得到了提高,从而增加了患者生活中的依从性,其日常学习、工作、家庭及交友等受到炎症的影响减少。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及满意度增加。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不但反映护理在心理关爱方面、信息沟通方面及护理服务的提高方面有显著性的差异,还可反映护士积极指导和管理患者治疗、生活的积极态度,患者从自身内心认为此护理值得信任和支持,而且在信任过程是进行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良好促进因素。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不止是情绪满意度,而关系到配合医嘱治疗的依从性、生活方式干预的坚持性以及预后治疗的持久性[5]。

综上所述,在盆腔炎患者物理治疗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强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达到物理治疗与护理协同发展的好效果;同时通过心理护理指导、护理干预症状、改善生活干预、护理干预贯穿,使护理干预不仅可以辅助物理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帮助患者自身提高控制疾病的意识,可成为临床治疗中解决患者慢性盆腔炎的较好综合方案。

参考文献

[1]赵德芹,孟祥娟,张永秀.综合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妇儿健康导 刊,2025,4(02):154-157.

[2] 赖德华, 何玉娇, 肖金平. 辨证施护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24):170-172.

[3]黄美兰.中药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康复护理模式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23):138-141.

[4]王盛乔.叙事心理护理联合中医穴位贴敷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34):149-152.

[5]向文艳.中医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硬膏贴在盆腔炎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24):168-171

作者简介:朱静(1987-),女,汉族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专业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