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价值与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

白金梅

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 712100

引言

初中化学复习课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育素养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复习课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知识碎片化、应用能力薄弱。随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化学教学强调“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项目式学习因其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路径的特点,成为破解复习课困境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以科粤版教材为依托,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价值与实施路径。

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价值

传统复习课中,教师常以知识点梳理为主线,学生被动记忆,导致知识孤立、难以迁移。项目式学习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将零散知识整合为结构化体系。例如在“溶液”单元复习中,教师设计“自制热冰”项目,要求学生通过配制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探究溶解度曲线、结晶原理及操作步骤。学生需综合运用溶解度概念、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在实验操作中理解“过饱和溶液不稳定,受外界刺激易结晶”的核心原理。这一过程不仅复习了单元知识,更通过“溶解—结晶”的完整链条,帮助学生构建了溶液单元的知识网络。

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问题为驱动,要求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探究。例如在“拯救酒精灯”项目中,教师模拟实验室酒精灯火焰变小甚至无法燃烧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燃料含水量过高的问题。学生需结合酒精性质、除水方法、操作安全性等知识,提出“加入无水硫酸铜吸水”“加热蒸发水分”等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可行性。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酒精的物理化学性质,更通过“假设—验证—优化”的探究循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项目式学习通过实践任务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科学探究意识。在“校园水质检测”项目中,学生需采集校园水样,运用科粤版教材中“水的净化”“化学式与化合价”等知识,设计检测方案并完成实验。通过 pH 试纸测定酸碱度、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等操作,学生不仅复习了实验技能,更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科学精神。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实施路径

真实情境作为项目式学习的起点,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在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以“易拉罐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这一生活化问题切入,引导学生从日常经验出发,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展开探究。学生首先通过物理观察(如易拉罐的银白色光泽、轻便质地)初步推测材料属性,再利用化学实验验证:将易拉罐碎片与稀盐酸反应,观察气泡产生速率;或通过灼烧实验,观察表面是否生成氧化膜。这一过程不仅串联了金属的物理性质(颜色、密度)、化学性质(与酸反应、氧化性)及实验设计方法,更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其深入探究的欲望。

在“自制热冰”项目中,任务分解是保障学生有效探究的核心策略。教师首先设计“知识准备”任务,引导学生复习溶解度曲线特征与过饱和溶液的不稳定性原理,为后续实验奠定理论基础;随后通过“方案设计”任务,组织学生讨论醋酸钠溶液的配制比例(如饱和溶液与过量溶质的选择)及结晶诱导条件(如摩擦容器壁、加入晶种),培养其科学设计能力;在“实验操作”阶段,学生需分工完成溶液配制、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等步骤,并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结晶形态的差异,深化对过饱和溶液性质的理解;最后通过“成果优化”任务,分析结晶形状不规则的原因(如溶液浓度不均、外界扰动),提出改进方案(如缓慢冷却、控制搅拌速度)。这一任务链层层递进,既降低了探究难度,又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校园水质检测”项目中,小组合作通过异质分组实现优势互补。教师依据学生实验操作熟练度、数据分析能力及表达水平,将每组设定为4-5 人,明确实验操作员负责水样采集与试剂添加、数据记录员专注检测数值的精准记录、汇报展示员统筹成果整理与演示汇报。面对“如何选择检测指标”的分歧,成员需结合教材中“水的净化”知识,讨论 pH、余氯、溶解性总固体等指标的检测意义;针对“实验误差控制”问题,则通过重复实验、对比标准样品等方式优化操作。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在协作中深化了对水质检测原理的理解,又通过角色轮换与任务互补,提升了团队分工、冲突解决及统筹规划等综合能力。

在“拯救酒精灯”项目成果展示环节,多元评价机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反思与成长。学生以实验报告梳理探究逻辑,用演示文稿呈现关键数据,或通过短视频还原实验操作过程,全面展示从假设提出到结论验证的完整链条。面对其他小组“为何选择加热而非添加干燥剂除水?”的质疑,展示者需结合酒精沸点与实验安全性进行答辩,这一过程深化了对物质性质的理解。教师评价则聚焦知识迁移能力(如能否将金属除锈方法迁移至酒精提纯)、实验规范性(如酒精灯使用是否符合安全操作)及团队协作效能(如成员是否主动承担任务)。通过自评反思不足、互评借鉴经验、师评明确方向,学生逐步形成“探究—反思—优化”的闭环学习能力。

结束语

项目式学习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任务驱动的设计、协作探究的组织与多元评价的实施,为初中化学复习课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帮助学生系统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更在实践探究中培育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未来教师应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项目资源,结合地方特色与学生兴趣,设计更具创意与挑战性的项目,让化学复习课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沃土。

参考文献:

[1]赵洋洋.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的探讨[J]. 2023.

[2]王小兰.初中化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2(8):4.

[3]李敏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J].智力,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