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吴寒燕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学校 351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初中数学中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在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都有着各自的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如果不被重视的话,很容易导致某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严重还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厌弃心理,从而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创造具备针对性、有效性及灵活性的教学策略,而分层教学策略也应用而生。本文探究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设计
分层教学策略主要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制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策略的主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环境,基于学生原本的学习水平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分层教学策略还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掌握,使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数学教育的目的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了解数学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取生活中必要的数学知识,同时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都要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以及智力水平都存在明显的不同,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异,而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通常会导致尖子生学习数学时过于容易,中等生学习数学知识觉得较为吃力,优等生则对学习数学没有动力,差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听不懂、学习信心不足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下,长期以往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弃学等问题。因此针对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的放矢,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想要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当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现“培特、育优、促中、转差”这一教学目标。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设计及实施对策
2.1对学生合理化分层
开展数学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可将学生划分为4个层次:A类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数学能力出众,对教师布置的数学学习任务能够独立完成,同时还可以帮助其他学生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B类学生的数学水平处于中上等,对教师布置的数学学习任务能够主动完成,但是一部分数学任务需要在老师引导及协助下才可以完成,此类学生还会主动寻求A类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C类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数学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对课堂内容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在课堂后只能独立完成基础性的数学问题,如果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需要通过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才可以完成;D类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基本需要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才能够完成数学课本练习以及一部分的简单数学习题。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策略过程中,首先将对全班学生的座位进行编排,并且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每个小组包含4位学生,即A、B、C、D层的学生各有一名,通过小组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提高数学学习水平。注意分组中的学生可定期更换,主要根据学生具体学习状况来调整,以此让学生具备竞争意识,让学生注意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不断进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2教学目标要细化分层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要注重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于A层学生,教学目标主要是深化以及拓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数学竞赛题、数学建模以及研究性数学习题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对这个层次的学生,强调培养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跨学科知识联系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数学生深层的规律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有效培养此类学生独立研究数学的能力以及提高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深刻挖掘出数学蕴含的魅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对于B层学生,教学目标应当基于巩固其数学基础知识之上,再着重提高学生的解答数学技巧以及数学问题的能力,为此类学生设计综合性问题以及变式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答数学问题。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同时鼓励这个层次的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其团队协作精神,逐渐的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于C、D层学生,要特别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数学习题以及创建数学情境,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等进行充分的掌握,可以熟练的运用运算公式以及掌握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的魅力,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3教学方法分层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分层至关重要。针对A层学生,教学方法主要为项目式教学方法及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竞赛研究或者自主建立数学建模,通过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与自主选择学习主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教师组织A层学生选择“如何通过数学模型优化校园资源分配”这一项目主题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在项目过程中所遇见的复杂问题,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针对A层学生,教师还应当及时掌握前前沿的数学知识及研究方法,组织学生学习此类先进的数学知识,有效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以便让学生对这些先进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以及独立研究,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对于B层学生,教学方法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针对此类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具备挑战性的探究性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思考与小组间讨论等方式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函数图像时,要求学生针对不同参数来绘制函数图像,对图像的变化规律进行细致观察,同时总结函数的性质。而小组合作学习可让不同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学习思维以及深广度。对于C、D层的学生,其教学方法主要选择直观教学方式与启发式教学方式。针对学生,教师可利用实物展示、数学故事以及多媒体动画片等方法,让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成学生容易观察理解的形象,使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认识。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即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引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所在魅力与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
三、结语
分层教学策略与当代素质教育要求相符合,基于核心素养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分层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与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品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敖鹏.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10):58-60.
[2]许文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5(2):53-55.
[3]马广佐.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9):85-87.
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研究成果,立项编号:PTJYKT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