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三全育人”视域下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融入《VR 设计》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

作者

晁爽 韩若男

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

一、前言

2022 年《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修订文化艺术大类专业简介和教学标准,将传统文化内容纳入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三全育人”下将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融入《VR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育人体系和实施路径,着力解决文化育人问题,为高职设计类课程思政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传承非遗技艺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三全育人”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该理念旨在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三全育人”理念正经历从理论构建到实践创新的转型,其对课程思政建设也具有深远影响,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一下三方面:

一是破解传统教育痛点,提升育人质量。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教学环节的贯通,将价值观引入专业教学中,提升了育人质量;二是响应教育方针,服务教育战略。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三是促进教育生态体系重塑,搭建协同共育全新格局。通过将地方非遗传统技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促进教育生态体系重塑。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基于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的《VR 设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潍坊风筝制作技艺作为山东省潍坊市地方性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制作技艺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将《VR 设计》课程与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进行融合,不仅能实现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更能通过课程思政改革构建“技术赋能+文化育人”的双规模式,其改革路径可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三个维度展开。

(一)课程体系重构

在当今教育领域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大趋势下,《VR 设计》课程体系的重构具有深远意义。其以 “技艺为体、文化为魂、科技为用” 作为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旨在打破传统课程中单纯注重技术传授的局限。从最新研究来看,这种理念契合了当下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专业技能、文化素养与思政教育紧密相连。

构建教学目标矩阵,是实现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一步。在技术能力维度,学生需熟练掌握《 VR 设计》课程中必修的三维建模、模型渲染、交互编程等核心技能,这是立足专业领域的根本。对应到文化素养方面,潍坊风筝制作技艺承载的千年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的流派与多样的制作工序,都成为学生汲取文化养分的源泉。而在教学思政方面,通过对风筝制作流程中团队协作、精益求精精神的挖掘,与技术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有机对应。

(二)教学方法创新

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是实现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一环。将交互设计融入《VR 设计》课程中,在 VR 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传统风筝纹样元素进行组合创新,或者尝试改变风筝结构并实时观察虚拟放飞效果。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师生、学生与知识之间的隔阂,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互动交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交互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在对传统纹样的探索中增强了文化传承意识,在创新设计中培养了创新思维与责任担当。

(三)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 “双师型” 教学团队是保障课程思政改革实施的重要支撑。团队中涉及 VR 设计技术的专业教师以及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人具有潍坊风筝制作技艺与丰富的行业经验,专业教师则负责将现代 VR 技术与教学方法融入课程。二者协同合作,能够从技艺传授与技术应用两个层面给予学生全面指导。

开发思政要素挖掘工具表,聚焦风筝图案象征意义解码等内容。通过对风筝图案中如蝙蝠象征 “福”、金鱼寓意 “吉庆有余” 等象征意义的系统梳理,教师能够更精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

建立校企协同的 VR 资源开发生态。企业拥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与前沿的行业资源,学校具备专业的教学科研力量。双方合作,一方面企业参与课程内容设计,将实际项目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使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接轨;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共同开发基于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的 VR 资源,如高质量的VR 教学课件、虚拟实训平台等。这种生态模式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符合当下产教融合的教育发展趋势。

四、课程思政改革成效评估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将潍坊风筝制作技艺与《VR 设计》课程进行深度融合,探索其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以技术创新赋能文化传承,构建了“技艺-文化-技术”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生态,为非遗活态传承与数字技术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一)学生学习成效

学生学习成效是衡量课程思政创新建设成功与否的核心指标。通过对 VR 作品的文化内涵表达质量进行前后测数据对比,能直观反映学生在课程中的成长。学生在 VR 场景中探究风筝历史演变,深刻理解不同时期风筝在文化交流、民俗传承中的作用,文化认知水平大幅度提升。

(二)教学成果产出

课程思政改革推动了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生成,这些资源不仅服务于本校教学,还通过网络平台辐射其他院校,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了优质、便捷的资源支持,符合当下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化的趋势。

(三)社会影响力

通过将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融入《VR 设计》课程思政中,实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新路径,也提升了传承人在新时代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感与使命感。

结语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将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融入《VR 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中,构建了“技艺传承-文化浸润-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的育人新范式。该模式不仅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数字化路径,更培养了学生文化自信与技术创新的双重能力,其 *VR+ 非遗+思政”的实践模式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实践方案。

参考文献:

[1]陆娟娟.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文创设计课程为例[J].大众文艺,2023,(11):130-132.

[2]周虹旭.“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51(09):240-242.

[3]郑柱.基于 VR 的数字化供应链课程交互式教学设计与学生参与度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5,(04):131-133.

[4]李建晶.基于VR/AR 技术的教学方法改进研究——以设计类课程为例[J].四川建筑,2024,44(05):312-314.

[5]秦燕妮,谢浩,顾敏,等.VR 沉浸式教学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5):57-59.

[6]陈劲舟.基于 VR 体验背景下探讨高职教学设计[J].数字通信世界,2021,(10):200-201.

[7]李媛,李林,周金娟.三全育人视域下的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上海服饰,2025,(03):150-152.

[8]吴图雅.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军转民,2024,(21):185-186.

[9]宋春润.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专业集群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塑料包装,2025,35(04):498-500.

[10]肖黎黎,周文君,刘湘黔.基于发展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公关世界,2025,(09):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