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统计工作的创新实践

作者

周娟

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神木 719300

引言

在当前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国有企业也置身于深刻变革的进程之中。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国有企业提升竞争力、达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统计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在企业决策制定、资源分配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统计工作亟需创新实践,以契合新的发展需求。对国有企业统计工作创新实践展开研究,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步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1.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统计工作的影响

1.1 创造新契机

数字化转型为国有企业统计工作带来了众多崭新机遇。其一,数据来源变得更为广泛且丰富。伴随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国有企业能够获取涵盖生产设备、供应链、客户行为等多领域的数据,这些数据为统计分析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其二,数字化技术大幅提升了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效率。自动化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迅速、准确地收集数据,有效规避了人工采集可能出现的差错与延迟。其三,数字化转型为统计分析赋予了更为先进的工具与方法。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助力企业从繁杂的数据中挖掘潜在规律与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支撑。

1.2 带来新挑战

不过,数字化转型也给国有企业统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挑战。一方面,数据质量面临严峻考验。海量数据中可能混杂着噪声、重复、错误等问题,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一致性成为一大难题。另一方面,数据安全问题愈发突出。在数字化环境下,数据的存储与传输面临着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国有企业的统计数据常常涉及企业核心机密,一旦泄露,可能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1.3 转变统计方式

数字化转型促使国有企业统计方式发生深刻转变。传统统计方式主要侧重于事后统计,着重对历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企业提供的决策支持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在数字化时代,统计方式朝着实时、动态的方向演进。企业能够实时获取数据并即刻展开分析,及时察觉问题与机遇,从而迅速做出决策。同时,统计工作从单纯的数据汇总向深度数据分析转变。不再仅仅满足于数据的表面呈现,而是深入挖掘数据背后潜藏的信息,为企业提供更具价值的决策建议。

2.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采集难题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数据采集面临诸多困境。尽管数据来源增多,但数据分散于不同系统与部门,缺乏高效的整合机制。例如,生产数据可能存储于生产管理系统,销售数据在销售管理系统,财务数据在财务系统,各系统的数据格式、编码规则等可能不尽相同,导致数据难以共享与统一采集。对于一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据,无法及时采集与更新,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时效性。而且,面对海量数据,如何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用于统计分析也是一大挑战,企业可能缺少科学的数据筛选方法与工具。

2.2 数据分析困境

国有企业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诸多难题。一方面,分析方法相对传统。许多企业仍主要采用简单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均值、方差、百分比等,对复杂数据关系与潜在规律的挖掘不够深入。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需要运用更为高级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以深入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另一方面,数据分析的深度与广度不足。企业往往仅关注与自身业务直接相关的数据,对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动态等外部数据的分析较少,难以从更广阔的视角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2.3 数据应用局限

国有企业在数据应用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统计数据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程度有待提高,许多时候统计分析结果未得到充分重视与有效运用,致使统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未能充分彰显。例如,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可能未充分参考统计分析提供的市场趋势、竞争对手状况等信息。同时,数据应用场景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生产进度汇报等传统领域,在新兴业务领域,如数字化营销、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数据应用相对较少。

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统计工作的创新实践路径

3.1 达成数据采集自动化

国有企业应着力达成数据采集自动化。首先,搭建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打破部门与系统间的数据壁垒。通过开发接口等方式,将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实时采集至统一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共享。例如,运用 ETL(Extract,Transform,Load)工具,从不同数据源抽取数据,并进行清洗、转换,随后加载至数据仓库。其次,推广自动化的数据采集设备与技术。在生产环节,安装更多传感器与智能设备,实现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传输。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借助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货物的位置、状态等信息。

3.2 推动数据分析智能化

推动数据分析智能化是提升国有企业统计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企业应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与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平台、机器学习算法等。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探寻数据间的复杂关系与潜在规律。例如,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客户的购买行为与需求,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对数据分析方法的培训与应用。组织统计人员学习高级数据分析方法,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鼓励统计人员结合企业实际问题,运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展开深入分析。

3.3 拓展数据应用多样化

国有企业需拓展数据应用的多样性。一方面,将统计数据深度融入企业决策过程。在制定战略规划、投资决策、产品研发等工作中,充分参考统计分析提供的信息。例如,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明确企业的业务拓展方向;依据对竞争对手的数据分析,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另一方面,拓宽数据应用场景。在数字化营销领域,利用数据分析优化广告投放、客户细分等工作;在智能制造领域,借助数据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与质量控制。

3.4 强化人才与技术保障

强化人才与技术保障是国有企业统计工作创新实践的重要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升统计人员的数字化技能。可与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培训。同时,引进既懂统计又熟悉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充实企业统计队伍。在技术建设方面,加大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引入先进的统计软件与数据分析平台。确保系统间的集成性与兼容性,实现数据的顺畅流转。密切关注新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将新技术应用于统计工作,如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借助云计算技术提升数据处理能力等。

结束语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统计工作既面临诸多挑战,也拥有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国有企业统计工作需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与企业发展需求,为国有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敏.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21(18):84-86.

[2]周昱彤.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统计工作的变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06):105-106.

[3]张卓群.数字经济背景下天津市外贸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J].商讯,2021(1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