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按摩手法应用于治疗田径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中的优势评价

作者

唐伟林

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山东省体育医院) 康复科 山东济南 250000

股后肌群拉伤是田径运动员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不仅会引起剧烈疼痛,而且会对运动能力、日常生活等多方面造成影响,甚至会遗留长期功能障碍,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1]。目前,治疗股后肌群拉伤的方法较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为按摩手法,该治疗是通过特定的手法操作,直接在损伤部位与周围组织发挥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进而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炎症反应,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进程[2]。基于此,本文就按摩手法应用于股后肌群拉伤田径运动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40 例 2024 年 1 月-2024 年 12 月时段股后肌群拉伤田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0 例,性别:男15 例,女5 例;年龄:18~21 岁,均值( 19.39±1.05⋅ )岁。观察组20 例,性别:男16 例,女4 例;年龄:18~21 岁,均值( 19.25±1.10 )岁。参与研究者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 P>0 .05)。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经检查明确病情为股后肌群拉伤者;(2)患者与家属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皮肤感染者;(2)合并骨折者;(3)合并传染性疾病者

(4)继发性感染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治疗,方法:患者摆放俯卧位,股后肌放松体位,消毒皮肤后在相关穴位应用一次性针灸针开展针灸治疗,得气后留针 0.5hc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按摩手法于观察组治疗中,方法:首先,运动员放松肌肉,再选择合适体位,观察肌肉走向后,轻柔滚动 sinin ,由轻到重控制手法力度,控制频率在 100 次 /min ,反复进行 sinin ,使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开展理筋整复,并推拿手上肌肉10 遍,时间控制在 3minc 。在拉伤的肌肉实施弹拨手法,拨动肌肉的垂直维持,直至出现酸胀感。根据拉伤肌肉的走向,开展理筋操作,共8 次。在有关穴位开展点穴,涂抹按摩乳于拉伤肌肉,沿着拉伤肌肉走向捋顺5 次,最后静态拉伸受伤肌肉时间为50s,次数为3 次,最后沿着拉伤肌肉进行拍打,次数为5 次,完成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应用疼痛数字量表(VAS)评分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2)不良反应发生率:淤血、痉挛、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数据( )比较行t 检验,计数数据 (% )比较行 χ2 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 P<0.05 表示。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疼痛程度

治疗前两组比较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V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

表1 两组VAS 评分对比(分,x ±s)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00% (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n% )

3.讨论

人体股后肌群位于大腿后侧,由半腱肌、半膜肌与股二头肌组成,是田径运动员最常见的一种拉伤类型,其发生原因相对较多,包括如下几点:(1)变速加速跑拉伤:在练习高抬腿跑或慢跑时,运动员突然加速快跑引起。(2)起跑或助跑起跳拉伤:在起跑一瞬间或助跑起跳时发生拉伤[3]。(3)途中加速跑:在短距离快跑途中突然加速导致。一旦股后肌群频繁发生,田径运动员也会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此外,训练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充分、柔韧性差等均是导致股后肌群拉伤的常见因素。

目前,股后肌群拉伤的治疗方法包括常规针灸与按摩手法等,二者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股后肌群的损伤与修复。具体而言,常规针灸治疗具有抗炎修复、镇痛与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缓解肌肉紧张,通过调和局部气血恢复肌肉的平衡状态。按摩手法是通过滚法、揉法等手法对紧张肌束进行直接按压,使肌梭敏感性下降,促进代谢产物排出而减轻对神经末梢造成的刺激。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 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表明按摩手法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放松肌肉后轻柔滚动,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再通过理筋整复对拉伤后为紊乱的肌肉与筋膜位置进行纠正,纠正解剖结构,避免结构异常牵拉刺激周围组织而加重疼痛。在肌肉部位通过弹拨手法进行垂直拨动,发挥了松解粘连组织的作用,能够解除肌肉痉挛,缓解肌肉痉挛而引起的疼痛。最后,对拉伤肌肉进行拉伸,使肌肉处于激活状态,从而增强肌肉韧性、弹性,加快损伤修复进程,缓解疼痛。由此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00% ( P<0.05 ),表明应用按摩手法治疗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轻柔滚动按摩放松紧张的肌肉纤维,降低肌肉张力,缓解痉挛,减轻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4]。应用弹拨手法对肌肉进行垂直拨动,能有效松解粘连,恢复肌肉的正常活动范围,避免因粘连引起的疼痛和运动障碍。拍打手法具有刺激拉伤肌肉表面神经末梢的作用,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调节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肌肉的放松和恢复,在此基础上增强局部组织的抵抗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5]。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应用按摩手法治疗,有助于减轻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樊红岩. 按摩手法在治疗田径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 2017, 37(z2):99-100.

[2] 马建军, 孙明军. 急性肌肉拉伤中后期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30(5):148.

[3] 刘佃周. 急性肌肉拉伤中后期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再次拉伤发生率观察[J].家庭保健, 2019 (028):132-133.

[4] 丁强, 李志鹏. 健美训练中肌肉拉伤成因及康复治疗与预防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9, 9(07):14-16.

[5] 田政, 杨帆. 利用智能体育软件助力田径运动后群肌肉拉伤的恢复[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 19(19):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