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探讨热淋清颗粒联合中药外敷方加减治疗阴道炎合并泌尿 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作者

环晨菲

如皋市中医院 226500

阴道炎是由于细菌、阴道毛滴虫、念珠菌等致病菌所诱发的妇科疾病,可通过性行为或其他方式接触传播【1】。由于阴道与尿道紧密相连,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提高两者并发同源性感染风险。尿道炎以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灼痛为主要症状,伴随泌尿系统感染时诱发性绞痛、尿痛、尿频等表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易出现治疗时间长、耐药性、菌群失调、复发率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下文将着重分析阴道炎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采纳热淋清颗粒联合中药外敷方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4 年6 月-2024 年12 月期间收治阴道炎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60 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显示:(24-69)岁,均值:( 43.25±3.16 )岁,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显示:(23-69)岁,均值:( 42.98±3.22 )岁,基础资料对比 P>0.05c

1.2 方法

观察组:热淋清颗粒联合中药外敷方加减治疗,步骤包含:热淋清颗粒治疗,取热淋清颗粒 8g 冲服,早中晚各1 次【2】。中药外敷方加减治疗,主方剂药物成分包含:蛇床子、土茯苓、生百部各30 克;土槿皮、土肤子各 15 克;龙胆、草明矾各 9 克;花椒 10 克,以清水浸泡、煎煮;将纱布浸泡于药液中,热敷于阴道及外阴部,外敷次数及时间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加减【3】。

对照组:热淋清颗粒,取热淋清颗粒 8g 冲服,早中晚各1 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阴道炎消失时间、泌尿系统感染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数据(无效 患者外阴瘙痒、灼痛、尿频、尿痛等症状无变化;显效 上述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有效 tan[= 上述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阴道出血、恶心、胃部不适等),观察差异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4.00 统计学专业软件实施分析比对,运用( )表示、T 比对检验、(n , % )进行整理,获得 X2 数值完成数据收集,显示 P<0.0 5 则统计学意义确切。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实施统计学分析 P<0.05

表1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 n=30 )

3 讨论

阴道炎的发生与阴道内部环境平衡受到破坏有着紧密关系,而药物滥用与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均会导致菌群发生失衡,阴道中致病菌大量增生,最终诱发阴道炎并出现合并尿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的发生关键【4】。西医多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阴道炎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治疗,病菌感染会提高抗生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5】。

中医学分析认为,女性发生阴道炎和其他自身的肝脾肾功能失调、冷、湿、热等外邪入侵有重要关联,属于阴痒、带下范畴,将清热利湿、祛风解毒、利尿通淋为主要治疗方向【6】。口服热淋清颗粒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全身,清除体内湿热之邪,改善尿频、尿急、尿痛等刺激性症状。中药外敷方加减治疗方剂中土槿皮-具有较强的止痒杀虫功效;苦参-杀虫、利尿、清湿、除燥热;明矾-杀虫解毒、止血止泻、燥湿止痒、清热消痰作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阴热作用;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作用;土肤子-清湿热、利小便、除湿止痒;花椒-温中止痛作用。将口服热淋清颗粒、中药外敷方加减治疗联合应用可利用内服药物清除体内湿热之邪,利用中药外敷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达到杀菌消炎、燥湿止痒、清热解毒,清除局部残留病原体效果,进而快速缓解症状表现,实现多方向、多角度入手控制病因、病灶,降低复发风险医疗目的。

实践结果显示,观察组相关数据指标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阴道炎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采纳热淋清颗粒联合中药外敷方加减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作为可靠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钦钰,王彦,杨芳,等. 热淋清颗粒对慢性尿路感染模型大鼠TXNIP/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及免疫状态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39(6):1269-1273.

【2】张晓会,毛俊月,刘乃胜. 热淋清颗粒联合左氧氟沙星预防输尿管 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效果[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9):145-148.

【3】任天然. 热淋清颗粒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8):159.

【4】别玉变,张贺霞,徐文娟. 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22,29(9):1259-126.

【5】蒋山,薛国忠. 通淋健肾方联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膀胱湿热型尿路感染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2022,38(6):29-31.

【6】楼颂羔,张建松.113 例泌尿道感染临床特征与病原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7):713-717.